说说“暖香坞雅制春灯谜”(6)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首句“天上人间两渺茫”,正常情况都将其理解为”天人两隔”,但是如果熟悉梵音洞洞内的景观,就会知道,那其实是在形容悬于半空,上不着天,下不接地的意思。
次句“琅节过谨提防”,其蕴含的意义非同寻常,与全书的艺术构架和创作灵感有着紧密的联系。本句中“琅”指的是“如同宝玉一样的美石”。“节”与先秦《诗·小雅·节南山》中“节彼南山,垒石岩岩”的“节”字意思相同,表示高耸、险峻。“过”在此处是过头、超常之意。
不妨来看一看梵音洞的实地景观:在普陀山东部、青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天然石窟,洞岩斧劈,高约60米,纵深约50米,峭壁危峻,两边高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历来被人们叹为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气势和陡峭危壁,为其它洞壑所莫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苍崖兀起,距崖顶数丈的洞腰部,中嵌横石如桥,宛如一颗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玉。
诗谜中的“琅节过”说的就是这个镶嵌在危峻峭壁上,“如含在苍龙口中的宝石”,相信这正是作者让宝玉“衔玉而生”的创作灵感来源。所谓“天上人间两渺茫”,就是对那颗“宝玉”镶嵌在高耸洞腰处的形象比喻。梵音洞所在的青鼓垒(亦名“惊鼓雷”)山应该就是书中的“青埂峰”。而位于普陀山梅岭峰边的那个著名的“磐陀石”,则应该是书中无才补天的顽石。普陀山各形各色的奇石,对《石头记》中有着隐喻的独特的石头文化,一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那么这首诗谜就需这样来解读:
在那高耸的洞腰处,上不沾天下不着地,似乎已然天人隔绝,
宝玉一样的美石,嵌在峭壁危崖上,使人时时担心它会掉落。
那些战局形势变化的消息,须要不断地去打探、关注和了解,
最终得到的结果,却总让人不由地仰望天空,发出无尽叹息。
第八是黛玉的诗谜: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此诗汹涌激荡的气势,与潮音洞非常切合。
潮音洞位于普陀山东南紫竹林庵前,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约10余米,洞内怪石交错,犬齿森然,不可容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故名潮音洞。
诗谜首句的“騄駬”,指的是周穆王的“八骏”之一。周穆王名“满”,騄駬为”青”黄色,御马者是“造”父,合在一起,其意显而易见。“何劳”本意是何必烦劳,在此处作“背离、脱离”解。“紫”在古时是皇室皇帝的象征。满清的前身曰后金,其于1618年四月十三日,宣布背叛明朝,努尔哈赤公示了反明的”七大恨”。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