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上的魔术师:重建中华商场,重回台湾80年代(4)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杨雅喆和吴明益同年出生,中华商场被拆那年他们都刚满二十岁,整个青少年阶段都是从戒严时期里走过。在台湾媒体的采访里,杨雅喆曾多次提到自己想要改编小说的理由,“小孩的成长,青少年的彷徨,都勾起我的生命体验”。
年届五十的他回看自己走过的路,被小说中“消失就是真正的存在”所打动,人事物都会消失、离开或被拆解,但独特的情感则会在记忆里永恒。更加理想主义的是,杨雅喆想用这部剧在台湾实现跨世代的沟通,让年轻人理解自己父母为之疯狂和奋斗过的一切。
可如果你还记得 2017 年金马奖颁奖典礼上,杨雅喆在《血观音》获奖之后喊出的那句——“没有人是局外人”,或许又会对他在《天桥上的魔术师》里寄放的诉求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没有人可以真的无视掉身边正在发生的裂痕和变化,没有人可以因为逃避就成为残酷现实的幸存者。
杨雅喆在拍摄现场
杨雅喆从不避讳自己的政治诉求和底层关怀,他想说的话往往都不限于某一党派或立场。他总是为不公发声,从年轻到壮年,他参与过不少质疑权威的街头运动。毕业于淡江大学大众传播系的他,原本想做记者,但面试的媒体平台觉得他“个性有点歪”。后来他就从广告公司做起,慢慢开始尝试影视创作。做导演成名后,他也还是关注时事,会上街举牌和遭遇拆迁问题的人一起大鸣不平。
这样的特点也贯穿在他的电影里。在《女朋友,男朋友》里他用爱情故事呈现台湾民主社会的转型,在《血观音》里他用母女关系关照现实案件,一并拉开台湾政商公庙勾结的暗幕,直点女性在社会结构中被献祭的宿命。到了《天桥上的魔术师》,他把目光聚焦到中华商场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讲人在时代里会遭遇的魔幻、消失和命运。
而更重要的,杨雅喆的创作是复杂的,他总能在作品里展现不止于尖锐的社会脉搏和表达。《天桥上的魔术师》是一种复调式的叙述,纯真的少年记忆里充满着和友谊、亲情与爱情相关的甜蜜记忆,但还是会有类似于隔壁邻居因为逃避搜查而丧生火海的残酷剧情,突然就向生活投下了阴影。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