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父后七日》:将死亡生活化,人生的结束只不过是另一个开始(3)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另外,虽然片名为《父后七日》但它对于父亲的描写却不多。我们只能由女儿这单一角色的视角一探她父亲的身影,似乎暗示丧礼的团体性以及那种外在的拘谨。而其他角色更个人、也更私密的的情感流露则完全缺乏空间表达。也许藉由父亲的死亡,电影更想表现出的是女儿今后孑然一人的落寞,因而当她在丧礼结束离开家乡许久后,突然想给父亲带条烟,却惊觉她已永远不必再做、也不能再做这件事,于是潸然泪下。
《父后七日》让人不禁想起日本名导伊丹十三1984年的《葬礼》。向来擅长嘲讽日本社会现象的伊丹十三,大胆地安排了丈夫在岳父葬礼进行时与情妇偷情的片段,以极尽讽刺的方式表现对葬礼仪式的嘲弄。相较于《父后七日》,《葬礼》之中透过女婿对葬礼繁杂仪式的不耐、情妇在丧礼期间的欲火焚身、还有守灵前亲戚好友在酒席上的狂欢对照着半夜母女对着父亲的遗体唱着他生前最爱的歌的孤寂感等等,诸如此类的安排,使得人物关系的描写相当生动。伊丹十三刻画出人性外在表现与内心情感之间的对比,将角色们在无法公开表示的情感藉由摄影机对私密空间的窥看得以表现出来。
《父后七日》中表弟小庄的角色似乎也代表着另一种透视。小庄的摄影机不像杨德昌的相机那么能够窥看世界,但许多角色透过小庄的存在而解释自己。在小庄的期盼下,阿义分享了他私底下的职业,业余诗人。透过小庄的摄影机,儿子大志终于哭出对于父亲的思念。今嘛你的身躯拢总好了,无伤无痕,无病无煞,亲像少年时去打拼。片头的旁白说出了丧礼仪式对死亡的解释:人生的结束,只不过是另一个开始。在对繁文缛节的种种嘲讽下,《父后七日》对传统仪式最能够认同的一点,也许在于仪式如何将死亡生活化。真的不过是另一个开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