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5月23日,冀中一天五战失四将,八路军在这一天经历了什么(3)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冀中地区的抗日斗争起的作用最大的就是地区队。冀中主力部队转移后,除24团留下外,各地区队就成了抗日的主力。大反攻前,地区队重新穿上军装,整编为我军野战主力团。
警备旅1团3营新兵较多,第40地区队是三个地区队中战斗力最强的,从分兵看,既有将有力部队加强坚持根据地斗争,又有防备被鬼子一锅端的考量。
在冀中大平原上,两三千人规模的大部队非常不利于隐蔽,遇到日军合围时从两股日军的中间穿插出去非常困难。冀中军区的基干团、地区队就是从实际出发实行的编组,这种五百人左右的队伍,遇到日军四五十人的一个小队可以歼灭,遇到日军180人的中队可以一战,遇到千余人的日军大队可以坚守后突围。
路南指挥部的部队分成了两大股行动,深南的部队则分成了三股:王长江旅长带旅部和二营,一团政委陈德仁带一营,团长张子元随第40地区队活动。
岗村宁次的谋划
早在1941年,华北日军就对冀中根据地实行分区“扫荡”和蚕食政策,建有超过500个据点,位居华北八路军各根据地之首。1941年6月开始,日军重点清剿第十军分区,年底,原第十军分区完全沦为敌占区,司令员朱占魁学习归队途中因汉奸告密被围,受伤后被俘(1951年11月因历史问题被判处无期徒刑,1975年3月5日获特赦,1979年予以平反。),至同年底,冀中抗日根据地缩小六分之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冀中军区以及其它抗日根据地均出现了乐观、轻敌思想。1942年1月17日军区指示各军分区,认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敌之大部陆军,特别是华北军队虽不能调地,但增兵华北的可能暂时消灭,兵力也更加消耗与分散,势必不可免的在军事上的力量必相对的减弱。......敌组织较前规模更大的‘扫荡’ 将暂时不可能了,但小的扫荡,分区的‘扫荡’ 则不会停止且将增加……”。
这种判断低估了华北日军为支持太平洋战争而更加积极进行作战,摧毁根据地的可能性。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