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艾略特与《荒原》:我能连接乌有与乌有|一诗一会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马盖特的沙滩上。我能连接乌有与乌有。”
1921年,T.S.艾略特因长期经济拮据,同时还要照顾患有神经疾病的妻子薇薇安,愈发感到身心交瘁。在精神几近崩溃的情况下,他停下在伦敦莱斯银行的工作,坐上前往马盖特的火车,进行为期三周的休养。当时正值一战结束不久,“每个人的个人生活都被这场巨大的悲剧所吞没,人们几乎不再有什么个人经验或感情了”,艾略特曾在一封信中如此写到。或许是怀着对个人与时代的悲观心情,艾略特正式开始创作人生中最重要的诗篇《荒原》。这首诗共计433行,由五个章节——“死者的葬礼”“弈棋”“火诫”“死在水里”“雷霆说的话”组成,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充斥着混乱与虚无、幻灭与绝望的世界图景。
长久以来,《荒原》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诗歌,它在西方引起的反响之剧烈,甚至超过了艾略特晚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四个四重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认为《荒原》捕捉到了战后西方文明和传统价值的衰落,是对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写照。但事实上,艾略特本人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在他看来,与其说《荒原》是“一部重要的社会批评”,不如说它“仅仅是个人的、完全无足轻重的对生活不满的发泄;它通篇只是有节奏的牢骚。”
即使抛开《荒原》与时代所产生的共振,人们也无法不为这首诗的创作手法感到震惊。全诗不仅穿插使用了七种语言,还涉及大量神话、宗教传说和文学典故,艾略特擅长将一个个镜头、意象、场面、对话片断等叠加在一起,有意打破原有的秩序,使各种元素发生新的化学反应。《荒原》发表后,艾略特又在诗的最后补充了相关的注释,这些注释最终成了《荒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艾略特指出,诗歌从标题到构想再到随之形成的许多象征,都是受了杰茜·L.韦斯顿关于圣杯传说的著作《从仪式到传奇》的启发,另外也有部分灵感源于詹姆斯·弗雷泽的人类学著作《金枝》。
想要完全理解艾略特的诗歌并非易事,可以说,艾略特通过对一系列具体事件跳跃性的叙述和描绘,将读者领进了一个阐释的迷宫。除了《荒原》之外,艾略特在许多创作中都爱将自己藏匿在多重故事背景身后,以戏剧化的人物和表达呈现他的主题。譬如,在组诗《阿丽尔诗》中,《东方三贤的旅程》取用的是耶稣诞生时三个圣贤从东方来朝拜的题材;《玛丽娜》则取材于莎士比亚的戏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