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酒馆儿,老一辈儿真正的酒人,用酒诠释做人的境界(3)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当然,那时有的的酒馆儿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则会在店内悬起“莫谈国事,勿论他人”牌子。这些小酒馆在功能上,远不止这些。它们不但接地气,而且小市民生活气氛浓郁。到了冬天,人们都爱喝热酒;这热酒,就是把酒放在一个叫做酒嗉子的器皿里,用热水加热后再喝。这时,屋外是天寒地冻,小酒馆内却温暖如春,到处洋溢着水气和酒香味儿。大家围炉而坐,喝着小酒,烤着火,人们忘记了一天的烦恼和劳累,并消磨着冬日的时光,真可谓是生活味十足,十分的惬意。
后来酒馆的竞争越来越大,渐渐的也开始不断的改良,酒馆也开始售卖炒菜、热菜、主食什么的。这时的酒馆儿在性质上,和饭馆儿已经相差无几了。北京解放后的小酒馆,尤其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基本都是此类的酒馆了。不过那时的京城内外,还算是有些酒馆、酒铺。在城内的,它们则多在胡同巷子里。这些小酒馆,门脸儿不大,看着跟当时老百姓的房子似的,虽陈旧但却倍感亲切。柜台上放着几个白酒坛子,那个年代,不论身份贵贱,都能进这样的小酒馆消费,这时的老北京人家儿要喝二两的,基本上是“老白干”、“烧酒”或是“二锅头”。甭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大家伙儿都愿意坐在那儿,喝酒的喝酒,聊天的聊天,神侃一通,自得其乐。嬉笑怒骂间,祥和、自在、悠闲、滋润、尽在不言之中。在老北京喝酒,喝的是一种情,一种文化。品的是这人生,讲的是规矩,诠释的是做人的境界。
当然,对于那些“酒腻子”,即两口酒入肚,就满嘴跑火车,时不时的还闹个“酒炸”并借酒撒风的主儿,掌柜子往往都会很“客气”的把他们拒之门外。
在老北京喝酒的人里,按照喝酒的习惯,也有着“三六九等”。其中一等为“抿”,抿上几口,心情舒畅;二等为“品”,二两下肚,恰到好处;三等为“喝”,浅熏微醉;四等为“饮”,酒改话多,醉眼朦胧;五等为“灌”,半斤起步,难以自控;六等为“吹”,对瓶不用杯。这里面儿,二等感觉最佳;三等就要适可而止了;真到了五等、六等,头昏脑涨不说,伤身体就犯不着了。推杯换盏之间,更应该注意气氛。保重健康,量力而行。正所谓“杯中之物堪以乐,一饮魂销万古愁”。
现如今的北京,早已没有那种保留老传统的酒馆了,它们都已被饭馆所代替了。虽然有些饭馆也打出酒馆的招牌,但其实它们都是名不相符的饭馆。我所知道老北京酒馆的消失,大约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老北京胡同酒馆里那种淳朴的酒文化,也已经消失殆尽了。如果想要回忆当年老北京传统文化或者老酒馆,也只能从老舍先生的故事里找了!
好了,今天,就先和各位聊到这儿,咱们回头再见。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