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故事》:脑科学领域的《时间简史》(3)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未必人人能做到,不过,见到别人伤心,自己脑内的伤心神经元也会被激活,倒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这就是镜像神经元,它给我们共情能力。有学者猜测,共情和利他,可以让群体更好地发展,进而增加个体存活的机会。青春期,正是学习共情的关键时机。随着年龄的增长,内侧前额叶皮质的活跃度会逐渐下降,让位给理性中枢,眶额叶皮质——过于强烈的情感,同样不利于生存。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读者困惑,难道“自我”,只是大脑在生存压力之下的妥协?
当然不是。在理性和潜意识之外,大脑还有一个特别古老的部分,负责进行调控,即奖励中枢。关于奖励中枢,各式各样的文章已经够多。我们知道,推迟满足感的能力影响行为模式,有的人行事拖拉,有的人却果敢坚毅,总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所谓“满足感”,就是一种可以激活奖励中枢的情绪。
实际上,每一个决策,是先工作还是摸会儿鱼,是去健身还是去吃火锅,大脑都会小心推演,预判其结局。可以想象,减肥成功需要的时间比吃火锅长的多,在这个过程中,牵扯到更多的不确定性、需要更多的推演资源。因而,大致上,大脑总是倾向于快速奖励。
我们都有懒惰、拖延、不坚定的一面。幸好,脑科学的进展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大脑的判断,基于场景,换言之,环境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只要修改一下环境,每个人都可以果敢坚毅。比如说,你可以跟朋友相约在健身房见面,不去即失约,等到了之后,大脑便会觉得,“来都来了”,干脆运动一会好了……
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的大脑固然造化神奇,也有着种种局限性。有没有办法让它再次——最好是快速,进化呢?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人工智能”这个词已经出现了。随后,人工智能领域几次兴起又几次陷入低潮,直到最近,才渐渐接近曙光。大脑的神奇之处在于,功能方面,它具有异常优秀的适应能力,结构层面,无数个简单神经元交织起来,竟然能够产生高级智能。
前者意味着,大脑就像一台主机,只要技术足够,我们可以随意接入配件。比如,人工耳蜗。人工耳蜗可以把环境声音转换为电信号,一开始,大脑无力这些电流,不过,只要经过适度训练,大脑很快会掌握其中的窍门,重建听力。运用相似的原则,我们也可以把很多科幻作品里的东西变成现实。比如,机械义肢。有些人患有小脑共济失调,运动中枢正常、肌肉正常,但是连接运动中枢和肌肉的神经出了问题、没办法正常运动。脑科学的进步,使这种疾病不再是绝症——先让患者想象某个动作,接着把此过程中产生的神经信号记录到电脑里,电脑虽然没办法理解信号的含义,却可以适应,慢慢学会将某种信号模式和肌肉运动对应起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