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到十七世纪前期的奥斯曼帝国,和伊朗的境况到底如何?(4)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已经度过它的强盛时代。广大农民和被征服民族的反抗,军事采邑制度的逐渐破坏,地方贵族的离心倾向和宫廷贵族争夺政权的内讧,以及因侵略政策而引起的和邻国的不断战争,都削弱了奥斯曼帝国的实力,使它走向衰落。
奥斯曼的封建贵族日益加强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力量。他们兼并土地,把军事采邑变为世袭占有;对苏丹则规避义务,不再提供军队随同出征。于是作为帝国统治基础的军事采邑制度逐渐解体。国有的土地渐少,封建贵族的私地却与日俱增。原来和采邑制相联系的兵役制度,成为割据势力召聚私兵的源泉。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导致帝国的分裂割据,割据局面的形成又加深各地经济上的差异。各省对农民的剥削和奴役方式以及捐税、服役等名目,都不相同。省长各自为政,俨然成为独立的小君主。这些现象从16世纪末期以后就越来越明显。

十六到十七世纪前期的奥斯曼帝国,和伊朗的境况到底如何?


地方割据倾向的增长和封建贵族对苏丹履行义务的松弛,严重影响帝国的收入。国库因长期对哈布斯堡王朝和伊朗的战争而日趋枯竭,庞大的军政机构和奢靡无度的宫廷生活又每年耗去巨额的金钱。帝国政府为弥补不足,唯一的手段是提高税额,用各种名目开辟税源。16世纪初,人头税每人二十至二十五阿克切,17世纪初增至一百四十阿克切。
税吏敲骨吸髓,甚至把税额加到四至五百阿克切。农民牧民除人头税外,还负担土地税、什一税、牲畜税和冬夏牧场税。养蜂的有蜂税,结婚者有婚姻税,未结婚的也另有一种特别税。由于统治力量衰落,财政机构常不能从各地征足税收。于是又实行包税制,把国有土地上的租赋交包税人代收。包税人多为官吏,日渐强横,以后在实际上成为包税地区的土地占有者,形成一个新的地主阶层。近卫军的上层也往往以包税形式而占有大量的国家土地。
农民则被称为“赖雅”,意即牲畜,实际生活也已和半马相去无几。他们不仅受租税剥削,而且担负各种徭役,如修筑道路、桥梁、堡塞、宫殿、寺院以及为驿站提供马匹、粮秣等等。不信伊斯兰教的被征服居民,所受压迫更深,他们担负双重赋税,还在宗教、语言等方面遭受强制的同化。帝国的税收政策迫使各族人民贫困破产,严重损害了各地的农业。商业也因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而开始衰落。法国和其他西方商人先后从苏丹取得的特惠权利,又妨碍了本国工商业的发展。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