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智库学者激辩:放开后的中国复苏与风险防控(7)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在向后疫情时代过渡的这段时间也要警惕三重风险。一是供需不匹配的风险。由于生产复苏的节奏总是快于消费复苏的节奏,短期内可能出现供需失衡现象,挫伤生产者积极性。因此,政府需要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消费端的支持。二是三四线城市医疗资源挤兑风险。由于三四线城市医疗资源比较薄弱且医疗力量结构单一,容易出现医疗资源被挤兑的风险。因此,政府需要在防疫政策的调整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同时通过动员临毕业医学生等方式加强地方医疗力量建设。三是地方政府盲目建设风险。由于防控力度减弱后的首轮疫情冲击或将超出预期,地方政府可能会在恐慌下盲目建设方舱医院等医疗设施,增加财政负担。因此,政府应当科学理性看待接下来的疫情冲击,防止盲目建设。
疫情弱化后的中国低碳发展趋势
赵越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项目副主管、助理研究员
自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以来,中国共产党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疫原则,坚持“动态清零”的基本方针,实施“精准防控”的防疫政策,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但同时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随着防疫政策所产生的正面效应逐渐凸显,以及病毒的逐渐弱化,未来有望开展大规模复工复产;经济增速也有望进一步提速。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则是碳排放量或进一步升高。从数据来看,2019-2022年,中国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速之间有着极强的正相关关系,或者换句话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与疫情发展有着紧密联系(见下图)。
此时也许会有人说,虽然疫情期间经济增速放缓,但碳排放有所降低,未尝不是件好事。但需要明确的是,碳排放总量的下降是建立在保障经济维稳增长的基础上,以停工停产换取碳排放量下降并不符合碳减排规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