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巧媳妇”带“傻女婿”回娘家?一篇奇文的揭示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为什么总是“巧媳妇”带“傻女婿”回娘家?一篇奇文的揭示


鹿忆鹿 | 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
【导读】回娘家,是春节的一大习俗,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情结。从这一习俗,可以看出怎样的家族关系和家庭观念?本文解读了中国民间故事的两个类型——“巧媳妇”和“傻女婿”,它们有一个共通母题,即回娘家。
在“巧媳妇”故事中,媳妇是公公选的,能否回娘家、要回娘家多久,都要经过公婆允许。她必须运用智慧,经受公公考验,才能成为管家女主人。这表明,希望有一个聪明媳妇是家族普遍的要求,如果她不心灵手巧口利,就无法在婆家立足。
而在“傻女婿”故事中,大都是傻女婿陪妻子回娘家出尽洋相的情节,连襟之间的比较也反映了姊妹间对自己所嫁丈夫在家族中地位的比较。傻女婿的所有言行都经过妻子调教,因此“巧媳妇”仍是故事的灵魂人物。
为什么“傻女婿”故事也出现了“巧媳妇”情节?因为呆傻男子无能娶妻,他能娶到“巧媳妇”是因为父亲的主导——考虑到往后理家、掌家的重责大任,呆傻男子需要“巧媳妇”。然而,这些故事中鲜有“傻媳妇”,傻男子能娶妻,愚女子却难嫁人,这是需要反思的现象。这表明,在家族势力介入婚姻的社会,当巧媳妇所嫁男人不够强大时,为了家庭,她们不得不强悍,走到台前是时势所推。这一切人情冷暖都集中于“回娘家”这个母题上,因此,回娘家既是嫁为人妇的女性一生重要的年节仪式,也体现了一种中国家族特有的传统情结。
本文原载《民俗研究》2018年第4期,原题为《从民间故事看中国家族关系——论“傻女婿”“巧媳妇”的回娘家情节》,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思考。
从民间故事看中国家族关系
——论“傻女婿”“巧媳妇”的回娘家情节
▍ 一、前言
“巧媳妇”故事是中国普遍流传的一个故事类型,目前所见较早的“巧媳妇”故事是《贤愚经》里的《梨耆弥七子品》。《贤愚经》是北魏时期引入中土的,《梨耆弥七子品》描写一个大臣有七个儿子,他想尽办法为未娶的小儿子找一个聪明的媳妇,在迎亲的途中,由于媳妇的劝告,公公和他的随从屡次避免了灾难,不久公公就将管理家务的担子交给小媳妇,而小媳妇也管理得井井有条。故事还描述,这位小媳妇甚至替公公解决在宫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保护了国家,并受到国王的重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