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春秋》,到底讲了什么?(2)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咱们现在翻开《春秋左传》,看到的版式基本上都是一段“经文” 一段“传文”的形式。其实经文与传文原本是分开的,只是后人为了阅读方便,重新进行了排版而已。
《春秋》的经文,起始于隐公元年。
但《左传》在隐公元年之前,补写了一段传文,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春秋前传”。
这一段传文,是左丘明在介绍鲁隐公的世系。
鲁隐公的父亲,是鲁惠公。
咱们来逐句学习:
“元妃”,即原配,也就是第一次所娶的正夫人。
鲁惠公的原配夫人名叫孟子,虽然和我们儒家的亚圣同名,但是意义却大不同。此处的“子”,不是对男士的尊称,而是姓氏。
先秦命名女子,一般是套用“X 姓”的模板,这里的X,可以是本国国名、夫国国名、排行、夫君谥号、本人谥号、夫家之氏等。
举几个例子:
比如褒姒,来自褒国,姓姒,就是“本国国名 姓”。
比如卫宣公的夫人宣姜,来自齐国,姓姜,就是“夫君谥号 姓”。
比如此处的孟子,“子”是宋国的国姓,孟是排行,她的命名方式就是“排行 姓”。
掌握了这一规律之后,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判断一个国家的姓。
春秋有上百个诸侯国,很多小国几乎不见于史册,但是某次他们把女儿嫁给某个大国,史料中一旦留下了这个女孩的名字,我们就可以倒推出这个小国的国姓。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