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中,编剧通过对豫让的改编塑造,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4)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而剧中最后的结局是,豫让败给了赵无恤,在最后豫让自己都说“这个世上或许已不再需要什么道义”,而赵无恤更是一句点明要害,说“你崇尚的是不合时宜的信义,不容于人世,因此你注定无法战胜我。”
可以看出,结局是作为“义士”的豫让败给了作为“阴诡小人”的赵无恤,编剧也通过“义”败给了“诡”这个结局,隐喻了战国当时的情况,即“义”逐渐退出舞台,而“诡”开始掌握着舞台的胜利,“义”将被“诡”所取代。
由春秋到战国,局势确实也是如此。

《东周列国》中,编剧通过对豫让的改编塑造,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


从战争上看,春秋的“义战”开始消失,战国的“诡战”逐渐兴起春秋时期大多还是“礼战”和“义战”,各国还是遵守着“军礼”的,战争前还要先客气地跟对方“请战”,战争过程也公平、光明正大对决,不会有什么阴谋诡计,如《公羊传》所说“鸣鼓而战,不相诈”,宋襄公更是因为守着“军礼”最后无法胜出,被后人耻笑不会变通,但是也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人民都是遵守“仁义之战”,不以阴谋诡计取胜。
而且,春秋的战争主要为了平定叛乱和竞争霸主地位,也不是以杀戮和兼并土地为目的,最后就算俘虏了对方的国君,也是恭恭敬敬地以礼相待,不会随意伤害和侮辱,像晋国韩厥追上了齐顷公,差点俘虏了齐顷公,却还是恭敬有礼,“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左传·鞍之战》)。
因此春秋大多还是仁义之战,如孔子所说“杀人之中,又有礼焉”(《礼记》)。
而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各国土地兼并战争的加剧,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的目的已经变了,此时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兼并土地和消灭他国,可以看出战国时期人民的功利性是非常剧烈的。
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功利心,各诸侯国迫切希望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兼并更多土地,此时义战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因此他们大量研究战法,孙子的“诡道之战”也在此时大量兴起,代替了春秋时期彬彬有礼的“义战”,像孙膑就是运用诡诈之道,在马陵之战打败了庞涓,使得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强国之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