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故事:近代上海的公寓建筑与公寓文化(4)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上海故事:近代上海的公寓建筑与公寓文化


爱丁顿公寓(今常德公寓)和赫德路(今常德路)旧影
如果时间再早几年,在上海的另一边,闸北的一座石库门公寓里,鲁迅可能正在伏案写作。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闸北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文化、政治活跃区。茅盾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小说《林家铺子》和《春蚕》;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当晚,茅盾、陈独秀、蔡和森、李立三、恽代英、罗亦农就在宝兴里开会,决定发动全市的“三罢运动”;在青云路有著名的国共合作的上海大学,国民党方面的邵力子、叶楚伧、戴季陶、杨杏佛,共产党方面的邓中夏、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萧楚女、张太雷、任弼时等都曾在这里担任学校的行政或教学工作。此外,施蛰存、戴望舒、丁玲等都是老上海大学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1927年10月8日,鲁迅选择在闸北景云里23号的一座石库门寓所定居下来。许广平曾经回忆到:“恰巧建人先生因在商务印书馆作编辑工作,住在宝山路附近的景云里内,哪里还有余屋可赁。
而当时文化人住在此地的如茅盾、叶绍钧,还有许多人等,都云集在这里,颇不寂寞”。[ix]可见在景云里定居的原因一方面是有兄弟周建人的照料,另一方面是与茅盾、叶圣陶等人比邻。此后,鲁迅和许广平先后在景云里23号、18号、17号居住。1929年9月27日,鲁迅之子周海婴也出生于景云里17号。1930年2月13日,鲁迅与柔石、郁达夫、田汉、夏衍、冯雪峰发起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争取言论、出版、结社、集会自由;3月2日又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因而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通缉。3月22日,鲁迅开始找房子,准备搬离景云里。5月12日,鲁迅携许广平和海婴搬到了拉摩斯公寓,结束了他在景云里的居住生涯。在拉摩斯公寓鲁迅也许开始尝到了初为人父的欢愉。“有一天,我们吃完饭回到房里一看,她(笔者案:许姓保姆)和孩子玩得正欢,在朝马路的三楼阳台上和孩子一页页地吹纸片,说是放鸢,孩子看到纸片飞舞,忽上忽下,高兴极了,总是要求再来一个”。
[x]公寓终究还是生活的地方。

上海故事:近代上海的公寓建筑与公寓文化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