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请给学生安上精神庇护的“栅栏”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在展望2050年时提出的四项原则之一是:我们应当把团结、同情心、道德和同理心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学习方式中。由此可见,国际教育同样强调要将道德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时空与全过程。
那么,如何以立德树人为纲推进教学呢?
首先要关注课程育人。一线教师要充分挖掘各学科内容中蕴含的丰富育人价值。我曾观摩过《丑小鸭》一文的教学,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想象其他动物是怎么欺侮丑小鸭的。学生七嘴八舌说出了很多方法,“公鸡将丑小鸭的毛一根根拔下来”“其他的鸭子怎么叼着石头砸它”……老师和学生都为这些“创意”而喝彩。我却隐约感到有些“怪异”——其实,《丑小鸭》中描写丑小鸭受到欺侮,更多是要引导阅读者感同身受体会它的痛苦,是要培育学生的同情心。上述的教学看似热闹,却无意间宣扬了暴力。这样的教学设计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记得特级教师于漪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她中学时代学《陈情表》时老师讲到了“茕茕孑立”的“茕”字,一边板书一边说:“茕”的读音和“贫穷”的“穷”一样,字形下半部分这里是一竖,不是一撇。再穷,脊梁骨要硬,要挺得直!当年老师的这番话让于漪记了一辈子。老师教的不仅是字音字形,同时还有做人的道理。
这就是“教学的教育性”“教学的道德性”的生动体现。正如杜威所说的“道德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语文教学要善于提炼课程中的育人元素,谨防教学中可能产生的道德“副作用”。
其次,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以德育人。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校长郑玉贞曾借班执教《转换叙述视角,创造性复述》一课,学生对于转换叙述视角的要点及操作都领悟得非常好。课的最后,她想请一位学生来复述,结果这位学生一开口,她就内心咯噔一下,那个学生口吃,讲得结结巴巴。但是,她非常耐心地听到了最后。学生复述完,郑玉贞及全体学生自发送上了鼓励的掌声。参与听课的老师对此大加赞赏。我想,正是因为平时这位学生受到了关爱和支持,他才会有勇气举手,并有勇气结结巴巴地讲完。
道德是在“关心、关爱、关切、关怀”中不断生长的。对于教师而言,每一堂课都是在用智慧培养智慧,用同情培养同情,用善良培养善良,用道德培养道德。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