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历史上,为什么很多君主和教皇热衷于建富丽堂皇的图书馆(4)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俄罗斯皇家图书馆:没有任何过度的奢华』
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1672—1725年)称帝,开创了俄罗斯帝国,由于他功绩卓著,被后人尊称为“彼得大帝”。30多年后,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即位,她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有一句名言:“再给我两百年,我让整个欧洲都匍匐在我的脚下。”这一切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她对知识的渴求。她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历史、哲学、文学、法学,她与当时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交好,与伏尔泰常年保持书信往来,资助狄德罗完成了《百科全书》。她还喜爱文学,翻译了莎士比亚的作品,甚至创作了两部历史剧。
在她去世的前一年,她提出要在圣彼得堡建造一座皇家公共图书馆,要“把教育的启示带给俄罗斯臣民”。建成后的俄罗斯皇家图书馆拥有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没有任何过度的奢华,简练、笔直的柱子透露出一种冷酷的优雅,让人油然而生满满的崇高感和对权力的恭敬。但直到1849年,皇家图书馆才正式向学生和广大读者开放,成为一座真正的公共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首批馆藏来自总统私人藏书』
与叶卡捷琳娜大帝同一时代,在大洋彼岸,新兴的美利坚合众国也建造了一座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建于1800年的国会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年)被视为国会图书馆的创始人。他一生酷爱书籍,拥有6000多册私人藏书。杰斐逊认为民主来源于知识,所以,当国会图书馆1814年遭遇失火之后,他用自己的藏书填补了国会图书馆的损失,使图书馆重新有了首批馆藏。
后来,国会图书馆历经几次扩建,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拥有3座大楼的格局,其中历史最悠久、最美轮美奂的便是建成于1897年的杰斐逊大楼。1886年,这个仿照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设计从众多希腊廊柱式和维多利亚哥特式的设计中脱颖而出。国会图书馆的内部装饰,集结了当时美国本土顶尖的艺术家,所有的壁画、镶嵌和雕刻都精益求精,细节中处处充满着隐喻。走廊中耸立着8位智慧女神的雕像,支撑主阅览室的大理石柱象征着文明生活与思索。
《古登堡圣经》《美因茨圣经》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最重要的馆藏,前者是15世纪中叶德国的美因茨采用活字印刷制作的最早的《圣经》印刷品,后者是同时代的巨型手抄本。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欧洲商人将包括这两本书在内的一批珍稀图书带到美国,当时国会就是否购买这批图书展开讨论。有人说:“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没有悠久的历史。物质固然重要,但精神同样重要,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宝藏。”于是,胡佛总统批准花费150万美元巨款买下了这批图书。这种对书籍的热爱和渴求,也代表了一种文化精神。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任疆
文字编辑:徐蓓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