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君立:有音乐,人便不会寂寞——我的书架箱简史(8)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这时,我又在咸鱼上以废品的价格淘到了一台落地收音机,是宝鸡长岭机器厂1982年生产的老式电子管,还带有唱机。我从里面打扫出来的尘土能有二斤,真如同出土文物一般。更换过保险丝后,机器便通了电。换了新唱头后,电唱机也是正常的。在机箱里还发现了一大摞薄膜老唱片,都是苏小明、沈小岑、蒋大为他们的老歌,算是一个意外惊喜。
里里外外重新整理之后,又给它换了新的音箱线和喇叭布。两个8寸老环球喇叭,加上新蓝牙,放在书房一角,听着醇厚的老歌从这台老收音机里传出来,那感觉真是美不胜收。
实际上,用这台老爷机收听电台节目的效果并不好。电子管极其古老,现在仍是发烧友的最爱,但以前缺乏理想的音源;无论是中波信号还是薄膜唱机,都谈不上什么音质。网络为音乐提供了一个近乎无限的资源库,人们再也不需要买唱片买磁带了,想要获得更好音源,只需要加个像样点的解码器即可,有些电脑自带的声卡也不错。相比电脑高品质音源,传统的黑胶唱机则是另一种风格。如果说音乐和声音是一种审美,那么精致与古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美。
正如在数码相机无所不在的今天,照样有人执迷于胶卷摄影。在一个一切都被数字化的时代,黑胶的生命力在于它仍保留着最原始的音乐韵味,它的模拟格式虽不完美,但却赋予音乐尤其是人声以特有的温度。
六
因为进入现代较早,西方社会从爱迪生始,曾经有过一个漫长的黑胶时代。除过电台,黑胶唱机几乎是普通人在家中听音乐的唯一方式。尤其对六十年代成年的婴儿潮一代,黑胶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的音乐大繁荣时代,摇滚、爵士和乡村音乐等风靡一时,至今仍留下许多关于白金唱片的神奇往事。
到了七八十年,电子管逐渐被晶体管取代。录音机尤其是小型“随身听”的出现,硕大无朋的黑胶被廉价小巧的卡带取代。后者搭载有喇叭或音箱,可以直接播放,完全省却了笨重的功放和音箱。刚刚开放的中国从此与世界同步,从录音机到CD、VCD和DVD,华语流行音乐在此期间达到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峰。
随着西方婴儿潮一代纷纷老去,他们年轻时珍藏囤积的大量黑胶唱片变成无人继承的“遗产”,所幸这些“洋垃圾”在中国发现了“新大陆”。对中国音乐迷来说,他们大多没有经历过黑胶时代。就如同咖啡一样,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黑胶都带给人们一种新奇的异域感和怀旧的年代感。虽然未开封的新版黑胶唱片常常贵得令人咂舌,但数量巨大的二手黑胶并不比当年的打口CD贵多少,而且人们一般都很爱惜黑胶,这让黑胶唱片的使用寿命远比磁带和CD长得多。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