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柳树、南京的梧桐,为啥不能砍?(4)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历史风貌从来都是与公众和城市环境息息相关的,也因此对其的改造要格外小心。事实上,此次西湖换柳事件也并非个例,城市景观的改造和保护一直面临争议。
2016年,为迎接杭州G20峰会,杭州市政府对西湖景区进行统一修缮,西湖边上秋水山庄的牌匾被粉刷为鹅黄底色和大红字,市民们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认为政府不尊重文物,官方与民间审美出现了冲突。
“秋水山庄”是民国报界大亨史量才为外室沈秋水修建的江南庭院式建筑。在史量才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之后,沈秋水离开了山庄,将山庄捐赠给妇幼慈善机构“尚贤妇孺医院”,现归属于杭州市政府下属的国企杭州新新饭店。
这一建筑坐落于西湖边上,记录着史量才与沈秋水的爱情故事,而虽然牌匾最初到底是黄色还是青灰色,仍未有定论,但新刷的亮眼黄色显得与历史建筑格格不入,触发了公众不满的情绪。
争议之下,牌匾又被刷回了青灰色。
政府部门表示,最终门头色彩也会在听取民意之后确定,历史文物在整修前也会向文保单位进行报备或报批,请有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的单位来设计施工,确保文物安全。
杭州之外,南京早年移栽梧桐树也曾引发热议。
2011年3月,南京市政府为建设南京地铁3号线,将主城区内许多于上世纪中期栽种的法国梧桐等树木移栽,此次的移栽也引起了当地市民的强烈不满——此前南京地铁2号线移栽之后的树木存活率仅有18%。
不少市民为此走上街头发起“绿丝带活动”,要求保护南京市内的行道树。这一事件引发了相当广泛的报道和关注,孟非、黄健翔等名人也纷纷为“保卫梧桐树”发声,此事还吸引了海峡对岸的关注。
最终,南京市政府在吸收民意的基础上从一开始的“移栽”到“少砍”,最终决定“不砍”,并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古树名木及行道大树保护的意见》,承诺原则上“工程让树,不得砍树”。
南京此后也开始实行“绿评”制度。地铁三号线工程成为首个试点项目,这也是我国地方通过的首个“绿评”制度。
该制度要求,在实施重大项目工程前,要联合各部门和专业人士、市民代表等成立咨询小组,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影响作出评估建议,而所有市政工程规划、建设都要以保护古树名木为前提。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