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物|卢永根:把根深深扎在泥土里(4)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今天,华南农业大学稻属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已扩建至7000平方米,有网室、温室、居群池、繁殖区和盆栽区,继续着“丁氏收集的稻种种质资源”和卢永根院士收集的野生稻保护、利用与创新。
▲2000年6月,卢永根在水稻试验地指导博士研究生刘向东(左)、庄楚雄(右)
到田里去
20世纪80年代,卢永根开始带领团队研究水稻的杂种不育性。籼稻和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从地理分布上看,籼稻多种于湿热南方。粳稻则适于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种植,例如东北稻区。
“我们平常称的杂交水稻,其实是籼型杂交水稻。”张桂权介绍,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优势要远大于籼粳亚种内的优势。但亚种之间存在的生殖隔离法则,会导致籼粳亚种间育性下降,以及籼粳不育,“但我们要让它的产量表现出强大优势。”
利用亚种之间更加强大的杂种优势以实现超高产,是农学在育种上从不间断的追求。
卢永根跟张桂权一起提出了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概念,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这被业界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张桂权表示,卢永根经常下地的习惯以及多年在华农的学术氛围,让他感到育种的重要性。办公室里张桂权常年放着一辆山地车,每天都要骑到基地去,“要到田里去,要去育种。只做理论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育种家实际上现在就是新的农民,我们的研究一定要为育种服务。”
赵杏娟是卢永根的秘书,1997年自华农毕业后就一直跟着卢永根。“跟着他出去开报告,都是很有意思的,他很风趣,讲得深入浅出。”赵杏娟说,卢永根也会讲很多方言,去各种地方的田里,要跟农民打交道,很亲切,“他都会讲,粤语、潮汕话……”
卢永根也不爱麻烦人,“发表的文章、发言稿、学术报告等都是他自己去收集材料、起草的。我整理后,他会认真修改文章的排版布局,反复推敲用词造句,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赵杏娟说。
晚年,卢永根的生活保持着简朴,秉承物尽其用的传统,与夫人吃食堂里的饭菜,一身布衣。在感动中国短片拍到的镜头中,卢永根家里只有简单的几样家具:木沙发、铁架床、蚊帐和一台老式电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