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催眠了,还能产生视错觉吗?杏仁核BLA,催我回家(3)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目前领域内比较主流的理论模型是事件切割理论(event segmentation theory,Zacks et al., 2007)。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加工和学习信息时,会基于感知觉信息和记忆中已存储的事件特征图式,将发生的内容划分为较小且易加工的单元,它们被称为事件模型(event model)。该模型将帮助个体预测即将发生的事件,并随着与个体预期不一致情况的发生不断重塑;在此过程中,事件之间不可预测的变化进程被认为是个体可知觉的事件边界(event boundary)。因此,研究者设计了一项“事件边界判定”任务来进行探索。
在亚马逊人工云平台(Amazon Mechanical Turk)上,研究者要求被试在首次聆听一个持续约7分半的幽默故事时进行判断:如果某个自然且有意义的内容单元已经结束,需要按键来对事件边界进行手动分割,分割的结果会在毫秒水平被记录。被试会对相同的故事进行第二次聆听,并重复事件边界判定任务。共205名被试参与到该任务中。如图1所示,在两次聆听中,被试对于事件边界的判断较为一致,意味着他们在首次聆听时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和捕捉到了故事的结构。通过对判别得到的事件边界序列的交叉相关(cross-correlation)分析,研究者发现在-182毫秒延迟时出现最大的交叉相关(r=0.87)。这一结果意味着在第二次故事聆听时,被试能够基于之前学习到的经验来对即将出现的词语进行预测,进而更快地进行判断。
通过额外的“词语预测”任务,研究者更仔细地探索了被试的预测能力。具体而言,研究者挑选被试并将其分为两组(各50人),一组在首次聆听故事时就对后续将出现的词语进行猜测,另一组则在第二次聆听时基于回忆来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个体(t(98)=6.27, p<0.001)还是群体(t(934)=23.04, p<0.001)水平,后一组的预测表现要显著高于前一组。以上发现证实了被试在首次聆听故事时,就可以对故事内容进行记忆加工,并且在第二次聆听故事时可以利用记忆提取来取得更好的表现。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