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小市民的早点晨光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编者按:宋代早市的兴起,是顺应当时市民阶层的需求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市民阶层的早点生活,一口炊饼、一碗汤,现代人多久没有如此惬意的早餐吃法了。宋代早市持续时间长,交易的货品种类繁多、应有尽有,甚至也有带有坑蒙拐骗性质的“另类”早市,可见商品质量和诚信问题由来已久。不过总体说来,早市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极大地丰富了都市生活。循着《水浒寻宋》,在水浒里追忆、感受宋朝小市民的早点晨光。
宋代以前,即便唐代像长安和洛阳这样的大都市,城内作为商业交易区的“市”和作为居民住宅区的“坊”,在空间上是分离隔绝的,所有的商业活动只能局限在“市”这一特定区域进行,居住区的每个坊之间,也是互相隔离的,围有围墙,各有坊门。每日早晚,金鼓之声响起,坊门和市门都必须定时开启和关闭。唐代法律规定:除有官府特许之例外,闭门鼓后,开门鼓前,有在坊市中夜行者,都算作“犯夜”,必笞二十作为惩罚。因而唐代长安的东市与西市,洛阳的南市、西市与北市,是没有早市与夜市的。
入宋以后,“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封闭性的城市管理模式,逐渐不能适应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于是,原先作为住宅区的坊内临街的民宅陆续开起了店铺,坊市隔绝的旧格局逐渐被打破,坊墙也被拆除,越来越多的商人在坊区内街道两旁陆续开设了店铺。众多的市民阶层有着各不相同的生活习惯,过去在时间限制上长期实行的“夜禁”,也终于宣布取消。“日中为市”的惯例一旦突破,市场围着需求转,商家围着利益转,于是,早市、夜市也就应运而生。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往往夜市三更才结束,早市“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而京城各城门都“置鼓于小楼之上”,每天按时报点。一交五更,东京各大寺院就打起了钟,而报晓的头陀则手执铁板,敲打着沿街循门报晓:如果天好,就喊“天色晴明”;天阴,就说“天色阴晦”;下雨则高叫一声“雨”。前往各处化缘的行僧也一路敲打着木鱼顺带着报晓。趁早入市的人都闻声而起。各处城门都开了,吊桥也已放下。瓠羹店门口的小孩已经在兜售熟骨头,也有叫卖灌肺与炒肺的。酒店点起了灯烛,做起了买卖,每个客人只需花上二十文,管保让你吃得满意。粥饭点心铺也开了门,间或有卖洗脸水的,方便了通宵在外的客人。想喝点汤药茶,煎茶摊可以为你效劳,花色繁多,任你挑选。《水浒》里的王公就是做这买卖的,二陈汤不过其中一种。天色大亮,屠宰作坊忙活起来,有人担着猪羊,或者用车子推着来赶市,动辄百余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