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邓小平时代》,把李敖文字引进大陆……李昕:一生一事,书比天大(4)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这或许本是用来将年轻人一军的提议,但李昕愿意一试。
他旋即与杨义商量,找了几位专家为这套书写推荐信,去当时的国家教委几番奔走,终于获得了批准。以教材的身份出版后,《中国现代小说史》成了销量达到几十万册的畅销书,这段经历成为李昕职业生涯初期的高光时刻。
很多年以后,著作等身的学者杨义告诉李昕,如果当时第一卷50万字书稿无法出版,或许他就改行了。
小众与大众
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可能李昕也会改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热”与“下海潮”也曾让李昕动心过。但他始终没有离开过书桌。
199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有一位主管图书发行的副社长退休,时任社长陈早春提议让李昕接任。但李昕拒绝了这个升迁的机会,他不愿离开编辑岗位。
1996年,李昕被公派至香港工作。在香港三联书店,他从副总编做到总编辑,彻底更新了自己对出版业的认知。回头看时,他把在香港工作的这八年,视为自己从编辑成长为出版人的关键。
在香港时,他开始恶补文学之外的其他领域,包括英语,在实践中不断打开眼界、拓宽思维。
原先出版上百万字文学理论大书的李昕,在香港出版过一套《管理精要》。这套14册的丛书,每本只有2万字,内容也极为简单,就是逐条列出要点的操作手册,比如,告诉读者会议要如何主持,会议期间做什么工作等。
这是他从未接触过的生活实用类书籍领域。“两地读者的需求不同,在这个高度商业化的城市里,阅读受众很多来自白领阶层。他们需要高效、便捷、直白的指导类书籍,题外话一句不说。”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香港职场的主流氛围。在北京时,李昕与许多出版社的同事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但在香港,追求工作的效率似乎成为唯一的目标。他开始慢慢理解这种职业精神,并从中汲取养分。
2004年,李昕奉调回到内地后,进入北京三联书店继续工作。彼时,中国出版集团成立,北京三联书店加入集团,这意味着出版社开始转企改制,集团对三联书店提出了营收目标。
李昕是带着任务加入北京三联书店的,香港的工作经历带来许多启发与灵感。他急切地想要“对表”,希望这间素以“小而美”著称的出版社能够跟上极速前进的市场时钟。
刚到三联时,李昕对同事们讲了几句话,内容提到了“大众”,有人善意地提醒他,在三联是不能提这两个字眼的,这是某种内部的忌讳。作为知识分子精神家园的三联书店,始终秉持小众的学术气质,很少涉足实用性较强的大众生活类书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