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这昔日的疯狂?那就不足以成为日影迷(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Art Theatre no.3 (1962)但到了1960年代,事情则变得完全不同了。
电视播放从1953年开始,1958年时收视契约数是155.68万台,到了1963年直接翻了5翻,达到1515万台。而与此相对的,电影观影人数下降到之前的一半——5.1112亿。大制作公司无法在这样的产业生态下维持原本庞大的体量。
但反过来,电影行业本身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生了有趣的改变。
1. 一部分老少皆宜的剧情类型片直接被家中的电视代替,尤其是面向家庭主妇和儿童的剧情片市场不断缩小,也就是说电影不再需要照顾最大公约数式的国民常识。这样,让电影从全民最便利的娱乐,逐渐腾出了一个可以提供给少数人艺术探索的空间,电影领域越来越多地允许创作者做大胆的题材突破和美学尝试。
2. 大制片厂开始变卖自营电影院维持运作的现实,独立制片公司终于在电影的“衰败中”找到了登场的机会。
无法在制片厂师徒体系中找到出头之日的助理导演们索性成立自己的制作公司,已经出道的成熟导演也因为和制片厂之间的美学差异而愤然离开,其他完全业余的电影志士们则也敢在即没有资金也没有团队的情况下成立工作室自称导演了,这在那个火热的制片厂年代是难以想象的。
2.机遇中正式成立但即便在这种巨头控制的生态已经产生松动的条件下,ATG这个“艺术电影的推手”在一众独立公司中依旧显得极为特殊。
它从一开始就非常敏锐地知道,自己要建立的首先是发行和放映系统,是提供与以往全民共赏的电影不同的东西。这种明晰的定位源于促使它成型的中坚力量,也源于它最初的目的。
ATG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7年成立的年轻导演创作小组“Cinema 57”。当时的成员有敕使河原宏、松山善三、羽仁进、川头义郎等,但这些创作者并不是常说的剧情片导演,而几乎全都是和纪录片渊源极深的角色。羽仁进是岩波书店纪录片创作主的重要角色,他在1954年发行的《教室里的孩子》直接改变了战后纪录片的创作模式,当时因为器械和拍摄条件的限制允许在纪录片中安插表演性场面的惯用手段被他完全排除,而是在教室中自然记录了学生们的生活。在他之前,很多人都以为因为光线、机器体积和被摄体精神等问题,室内的“完全记录”是不可能的。Cinema 57在1958年推出了一部半纪录片式的实验电影《东京一九五八》,这便是小组成员将纪录片和剧情片融合探索的成果。后来,羽仁进以同样的方式拍摄了更为成熟的《不良少年》(1960),成为具有电影理论价值的佳作。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