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广场》:三小时“大作”,真的讲清难民问题了吗?(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或许是因为太密集的高潮起伏和角色动机的伏笔缺乏,人物在影片中的部分反应和抉择并未得以充分解释。电影的结尾,弗朗茨(弗朗西斯)的不幸似乎容易被简单归为其朋友角色莱因霍尔德的嫉妒和神经质,这就背离了原小说所构筑的“浑浊得不见底的生活本身”和弗朗茨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更难以解释角色和城市空间之间的联系,因为这似乎不是一个必然会发生在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故事,而是可以发生在地球上任何大都市角落的偶然悲剧,从这个维度上来说,德国难民问题的社会性被掩盖了,时代性和城市个性也未得到突出,弗朗西斯的故事被简化为异乡身份的寻找。
尽管如此,本片仍然在主人公个人的维度上延续了弗朗茨“决定体面做人”的誓言和追求,不过在新故事中,主人公的原罪不再是牢狱经历,而是来源于肤色和逃亡。在影片伊始一组上下颠倒猩红色海面的镜头之后,溺亡感结束,弗朗西斯被冲上海滩,迎接他的是未知的恐惧和兴奋,和小说中走出监狱的弗朗茨一样,他发誓从此要体面做人。

《亚历山大广场》:三小时“大作”,真的讲清难民问题了吗?


亚历山大广场 Berlin Alexanderplatz
不知德布林在九十年前创作“弗朗茨”这个人物时是否有意为之,“Franz”这一来自古高地德语(Althochdeutsch)的名字,其本意是“自由”和“勇敢”,而弗朗西斯也正是该名字的变体。
在非洲难民弗朗西斯这里,“自由”和“体面”是两个趋同的概念——“体面“意味着被尊重,意味着有”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弗朗西斯随后践行的,并非莱因霍尔德式放荡的个人主义自由——抢劫,贩毒,抛弃女人,暗算朋友——而是为了”体面”,为了被德国社会秩序所接纳,继而能享受到普通人“自由”的忍耐。他向文明社会讨一个体面身份,以避免沦为动物的命运——自己幻觉中可以被任意宰杀的牛或牲畜,或是难民收容所宿舍里进行着粗野性行为的“畜生们”。
弗朗西斯开始学习新的语言,以构筑自身新的身份——“Himmel(天空),Sonne(太阳),Seele(灵魂),Geist(精神),Haut(皮肤),Fleisch(肉)…Gras(草),Gras(草),Gras(草)…” 唯独念到“Gras”这个词时,他尾随黑人娼妓走进了树林,是否潜意识里他还保留着对非洲大陆风景和误杀的女友伊达最后的牵念?他发誓了要做个体面人,于是在本能和体面中选择后者的弗朗西斯,最终狼狈地从树林这一野性十足,没有文明秩序的场所中仓皇而逃。在此后的生活中,他表露出对德国本地长大黑人女友伊娃的羡慕,改了一个德国名字“弗朗茨”,并不断向莱因霍尔德索取一本德国护照,弗朗茨“体面化”了,弗朗茨“文明化”了,失去一只手臂也不能阻止他,打倒他。学会了德语的弗朗西斯,变成了弗朗茨,干着德国白人莱因霍尔德曾经干的活,回到难民收容处招揽新的同伙,吹嘘自己的生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