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李守白:“不痛不痒”的剪纸,如何焕发新生(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林曦明不仅是一位剪纸艺术家,还是一位画家。他结合了我国传统剪纸的细腻质朴,又融合了现代剪纸的粗犷元素,并大胆运用其所擅长的山水画写意手法,把书画和民间剪纸融汇一起,相得益彰,堪称一绝。
(李守白 《上海人家》 剪纸)
“第三只眼”看上海
近年来,海派剪纸越来越多地与公共艺术相结合,出现在不少城市微更新的案例中。比如上海十六铺码头旅游集散中心改造后,在墙面上采用了以剪纸为蓝本的装置艺术。上海西成里石库门改造后,用一组海派剪纸雕塑增加了石库门的美感。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剪纸都出自李守白之手。
在十六铺码头旅游集散中心,以剪纸《外滩印象》为蓝本制作的装置艺术总长近6米,高近2米。李守白以海派剪纸的黑色、红色为主色调,精细地勾勒了万国建筑群等外滩建筑的点滴细节,通过镂空和填充的配合,巧妙地打造出光影的变化感,亦创造出建筑群之间的层次感。
(十六铺码头旅游集散中心的装置艺术)
始建于1926年的上海西成里,是一组经典的石库门建筑。在改造过程中,李守白为其制作了一幅海派剪纸风格的装置艺术壁画,并辅以灯箱,通过光影变化反映建筑历史风貌和居民的美好生活。
从6岁起,李守白就跟随父亲李廷益学习绘画和剪纸。后来,他考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师从画家、剪纸艺术家林曦明。2007年,他在长达17米的剪纸长卷《上海童谣》中创作了39首童谣、152个人物、46只动物,这幅作品荣获中国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被誉为最具海派特色和最具时代感的剪纸作品。2019年,《上海童谣》又获得国家级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
在20年的时间里,李守白画了多达500余幅石库门绘画作品,“石库门先生”由此得名。李守白说:“我一直在用‘第三只眼’看上海、画上海、剪上海,第三只眼不是中国人的眼,也不是外国人的眼,而是融合东西方的眼光,记录并传递着属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味道。”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