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冈·博尔歇特——德国“废墟文学”的一面旗帜(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博尔歇特的短篇故事中,不仅有《在这个星期二》《拉迪》《我那苍白的兄弟》《读本故事》这类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荒诞和非人化的作品,也有通过不同的切入点,揭示战争带给人的创伤,从战争的直接参与者到被无辜波及的平民,从战争中被摧残的身体到无法愈合的心理伤害,这种创伤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博尔歇特笔下:《献给一位朋友的挽歌》中在战场上阵亡的朋友、《明天用的木头》中从战场归来的士兵、《玛利亚,一切都是玛利亚》中的波兰人,都是他描写的对象。《厨房钟》里那个长着一张苍老的脸的年轻人,精神受到重创,像他手里那个永远停在两点半的钟一样,永远无法恢复正常。
然而,博尔歇特作品在描写死亡、残酷、创伤、绝望之后,仍然会呈现给读者一线希望、一丝温暖:《面包》中描写了战后饥馑年代一对共同生活几十年的老夫妇,每人晚饭只有三片面包,丈夫难忍饥饿,夜里起来偷吃面包,被妻子发现后说谎。对一切了然于心的妻子并没有拆穿丈夫的谎言,而是在第二天晚饭时把自己的面包给了丈夫一片,并谎称自己吃不下。两位老人之间于平平淡淡中显示出的宽容和爱,让人动容。《夜里老鼠们要睡觉》中九岁的小男孩儿尤尔根夜以继日地守在一堆瓦砾旁,因为那下面埋着他四岁弟弟的尸体,他怕老鼠们会吃掉弟弟的尸体。全篇没有一个字提到战争,然而战争造成的物质和精神伤害,跃然纸上。尤尔根的幼稚、孩子气以及与他年龄不相称的勇敢和坚定,催人泪下,也打动了那个形迹可疑的男人,他告诉尤尔根,晚上可以放心回家睡觉,因为夜里老鼠们要睡觉。
在他充满痛苦经历的短暂生命和为数不多的文学作品中,博尔歇特发出了对战争最强烈的控诉和反思、对人性最温暖的向往和赞颂,由此也奠定了他在德国文坛上的一席之地。“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满目疮痍、遍体鳞伤,在废墟和瓦砾之中诞生、以反思战争伤痛、追求美好人性为主题的“废墟文学”在这一时期赢得了民众最大的共鸣,反映了社会的心声,博尔歇特则是德国“废墟文学”的一面旗帜。
那场惨烈的战争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战争的痕迹渐行渐远,但是战争所带来的惨重伤痛不应该被忘记,这是我们今天重温博尔歇特作品的意义所在。
推荐阅读

沃尔夫冈·博尔歇特——德国“废墟文学”的一面旗帜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