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风浪的生活,有什么意思?(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涉足荒野》
当然,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去完全复刻这些人生的路径和轨迹。我们自己的志业究竟为何,还需要自己去寻找。路是在不断的行动当中逐渐显现的,而道路也不止一条。但最重要的,是先坚定地走出第一步。
03.
「心中的绿洲」,是我们渴望不断接近的理想状态
「志业」,是思想家马克思·韦伯的经典论述。身处19世纪末的韦伯,正处于工业、科技与资本社会旺盛发展的时期,而旧有的未知与信仰逐渐被「除魅」,韦伯认为,这是「现代性」带来的通病。
要对抗这种整体性的除魅状态,恰恰需要找到自己的「志业」。在著名的演讲《学术作为一种志业》里,韦伯以所从事的学术为例阐释到,「学术」是一种按照专业原则来经营的「志业」,其根本目的不在于逐利或是契合学术圈层的选拔规则,而在于「认识事态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获得自我的清明」。
可以说,韦伯论述的志业,正是我们内心所渴求的「绿洲」的一种阐述。
只是,很少有人可以轻易见到绿洲,它也不是一种拥有标准答案的事物。因为内心深处的绿洲显然不是一成不变、在原地等着我们走过去的事物,它其实是一个只能不断接近的理想状态。
每一片绿洲都位于茫茫沙漠之中,它固然难以寻找——但,总要先艰苦地超越荒芜的沙漠,才有可能越来越接近绿洲。
用一辈子来完成志业、不断追寻绿洲的,有一位被称为「新浪潮老祖母」的可爱老太太,阿涅斯·瓦尔达。
早在60年前,她就创作了在如今看来依然非常先锋与深刻的电影《五至七时的克莱奥》,带着当时罕见的女性主义视角,瓦尔达把镜头对准一位被花花世界所包裹的女歌星,用她生命中的2个小时,展现她的困惑、恐惧,以及最后的解脱和自我重新界定。
通过轻巧又敏锐的观察视角,瓦尔达的电影成为了「新浪潮」乃至世界电影史的重要作品。但她并不局限于此,在往后几十年的生涯里,她尝试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电影、纪录片、装置艺术,为的是不断地接近、表达她内心最本真、赤忱的思考。
比如,她在集市结束后也去「捡垃圾」,并跟这些撤摊后拾捡食物的人深入交谈,展现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与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纪录片《拾穗者》);她还制作了一个可以互动的、把孩子视为平等交谈对象的装置艺术「花房」……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