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马路在运用文字上,具有当代艺术家中极为罕见的哲学家的哲思|纯粹艺术(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马路《天光》(2017年,130cmX90cm,丙烯,综合技法)
对马路当下艺术面貌产生重要影响的另一个因素,也可溯源于其前绘画的少年时期。他在《自撰年表》中,生动地回忆起两位邻居哥哥教他第一次装配矿石收音机的情形:“我用他们给的矿石,用探针调着触点,接收不可分辨的各种信号,很难找到广播的信号。只有入夜,广播信号才逐渐清晰起来。第一次收到广播,心都快跳出来了。这是和无形的空间进行神秘的沟通,激起了我对于半导体的兴趣” ② 。与马路同时代的五、六十年代生人大都有类似的经历,那种在左右之间来回调试探针的手感,以及接收到任何转瞬即逝信息时的激动与狂喜,绝对不亚于刘慈欣笔下接收到外星人信号的科学家,是生活于信息时代的当代人所无法体验的。“这是和无形的空间进行神秘的沟通”,马路的表述十分精准和明确;这种“沟通”尽管是借助于现代化手段而实现,但其效应却是“神秘的”,说明其背后仍然重叠着信仰祖先崇拜的传统中国人数千年以来的文化传统,唤起的是“能事無形以舞降神”的巫师般的神秘经验。
笔者小时候即从长者那里获知并信以为真,收音机里的声音,其实是孙悟空变成了小人在吟唱!历史学家庞朴早就指出,传统汉字中“舞”“無”“巫”三者,在字源上是一体的 ③ 。甚至于我们还可以说,马路在矿石收音机上所体验到的“神秘的沟通”,其实与中国古人对于文字创始的体验如出一辙,令人想起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的故实——因为文字的诞生泄露了宇宙的奥秘,导致“造化不能掩其秘,万物不能掩其情”。而当年寻觅着茫茫太空讯息的少年马路,变身于今天在绘画“空间”中舞动身姿以“倾听”大自然之声(中央美术学院《炁象》展的第二单元即以“听系列”命名)的马路;他们都以一种广义的“书写”行为,显示出内在逻辑的统一。

李军:马路在运用文字上,具有当代艺术家中极为罕见的哲学家的哲思|纯粹艺术


马路《那沙》(210cm×180cm,综合材料,2010)
而较之前二者犹有过之的,是马路对于“命名”的激情。马路在运用文字上,具有当代艺术家中极为罕见的哲学家的哲思,尤见于他那创造新概念的意志。他把展览的第一部分命名为“那系列”,这个“那”字,按他的理解“是彼岸,是不可控的东西,是未知领域的另外一个时空”④ ;在作品中,“那”第一次出现于2010年的《那沙》系列,画面上除了满幅以冷静平缓的细小笔触展开的一片苍茫、虚无的黄色以外,什么都没有。这里出现了对于艺术家抒情主体性的有意遏制。以“那”字作为“彼岸”的命名法还显示出马路的哲学思考,这个思考所达到的深度,可堪与西方哲学中用于表示绝对“存在”的“There is”和“il y a”的概念,形成对话关系。另外,他在《要有云》这件作品中,巧妙地利用了简体字“云”的双关性,形成了“云”也在对人说话的新意蕴,又是一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