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变成物理课堂,“烧脑”的《信条》错在哪儿?(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科幻电影变成物理课堂,“烧脑”的《信条》错在哪儿?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条》延续了好莱坞商业片的“傲慢”气质,再烂俗的套路只要更改一个设定,就敢硬甩到观众脸上,凭借电影工业创造的视觉奇观吸引眼球。但这回,诺兰似乎“高估”了普通观众的鉴赏力,更错判了好莱坞的“说服力”。影片上映后,评论区迅速两级分化,与“烧脑”赞誉针锋相对的是“看懂又如何?老套又无聊”的辛辣吐槽。
有影评人认为,《信条》无论主题还是人物都乏善可陈,视觉奇观也没有期待中的那么震撼:多国拍摄场景在叙事上并没有重要推动作用,反使美景沦为背景;重要道具“时空转换门”“最终算法装置”等制作简单粗糙,与撞机、追车的恢弘场面反差强烈;“正逆同框”的实拍镜头固然惊艳,但打斗动作设计直白粗暴,缺乏美感。何况全片充斥着晦涩难懂的物理学知识,大部分都靠角色之间的唇枪舌剑充当“名词解释”,让许多观众昏昏欲睡。

科幻电影变成物理课堂,“烧脑”的《信条》错在哪儿?


过于复杂的概念设置和剧情结构压扁了人物,也榨干了观众的共情心
对商业片来说,同情心与同理心形成的代入感往往是激发观众共鸣的基础。诺兰以往作品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炫酷设定,还在于其背后有着丰满的情感支撑。如果《盗梦空间》失去对幽微情感的洞察,《星际穿越》抛弃了对人文价值的探讨,这些科幻片还能成为“神作”吗?但《信条》却剥离了人物情感,大多数观众对剧中人的遭遇只能“作壁上观”,难以达成共情。“冷酷的谍战科幻片,带来了视觉上的张力,但缺乏‘心’。”《Timeout》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

科幻电影变成物理课堂,“烧脑”的《信条》错在哪儿?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