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窦娥的冤案是如何形成的(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然而,性格刚烈的窦娥宁死不招,太守转而打蔡婆婆,逼窦娥就范。念及婆婆年老体衰,护婆心切的窦娥只得按照太守的意思招供。刑讯逼供,不论获取的证据如何,其之后的司法程序都是以司法公正之名,行的却是不公正之实,它导致窦娥走上了死亡之路。
司法救济程序是对冤假错案的纠偏和补救,而残缺的司法救济程序是造成冤案的间接原因。从窦娥冤死的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司法救济程序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死刑复核制度的缺失;二是司法申诉制度的不健全。

【文化】窦娥的冤案是如何形成的


我国自秦汉以来,地方守令均有专杀之权。南北朝时期, 死刑的决定权开始收归中央,逐步形成了死刑奏报制度。隋朝明确规定:“诸州囚有处死,不得驰驿行决”“诸州死罪,不得便决,悉移大理案覆,事尽然后上省奏裁”“死罪者三奏而后决”,开始建立死刑三覆奏制度。唐代延承隋朝的死刑覆奏制度,“凡决死刑,虽令即杀,仍三覆奏”。后又在“三覆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五覆奏”,建立了更为完整的死刑覆奏制度,并为后代所延承。
死刑复核制度,是我国古代司法文明的重要制度之一,它一方面体现出了统治者慎刑恤狱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对冤假错案中处以极刑者的最后司法救济。事实上,根据目前现有的法律文献和史料记载,元代也曾有过死刑奏报制度,不过相较于前代,元代的死刑奏报制度比较粗糙简单,在窦娥案中,窦娥被迫招供画押之后,太守即宣判:“既然招了,着他画了伏状,将枷来枷上,下在死囚牢里去。到来日判个‘斩’字,押付市曹典刑。”
翌日,窦娥就在市曹中处以极刑。从判处死刑到执行死刑,不过一日,这表明死刑核准和覆奏制度在元代的残缺。
而司法申诉制度的不健全则是窦娥蒙冤三年的直接原因。如剧中所示,窦娥死后,蔡婆婆一直在为窦娥申冤告状,但处处碰壁,毫无结果。这说明那时的司法申诉制度有诸多不健全之处,尤其是肃正廉访使制度的不健全。
元代的廉访使主要审查地方刑狱、监督吏治。正如剧中出任廉访使的窦娥之父窦天章所言,“只因老夫廉能清正,节操坚刚,谢圣恩可怜,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正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