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的现状与未来丨什么是濒危物种?(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第二届会议》。该文可能是人们第一次用“濒危”这个中文词汇来简称“濒临绝灭”这种物种生存状态,也可能是“濒危物种”这个词第一次见诸中文报端。在那篇文章中,同时出现的术语“临危物种名录”并不是笔误,而是当时的科学家也在犹豫:“濒危”和“临危”究竟哪个词更适用?后来,“濒危物种”在中文媒体上出现的频次远远超过“临危物种”,表明社会发展已经选择了“濒危”一词。“濒危”所对应的英文单词是“endangered”。在60年前,虽然“endangered”这个英文单词曾出现在包括医学健康、文化、建筑工程和自然等领域,但频次都很低。相关国际英文学术搜索结果显示,1900—1960年,“endangered species”这个词组的年均文章发表量少于7篇。从1960年代开始,自然保护事业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有很大可能在短期内灭绝的生物分类单元,即“濒危物种”,相关论文数呈爆炸式增长。
在目前的各种搜索引擎中,“endangered”后面最主要跟着的单词就是“species”。由此看来,似乎“濒危”和“endangered”这对中英文词汇都已经变成保护生物学领域专属的术语了。
当前“濒危”除了被常用于生物学领域,也被用于描述其它正在消亡、亟待保护的事物。1993年联合国“世界土著人国际年”(International Decade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提出要关注“濒危语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据指出,全球7000种语言中至少有40%处于某种程度的濒危状态。
借鉴了自然保护领域“濒危物种”概念的“濒危遗产”一词,其本意可能是希望唤起大家对于遗产如同生命一样关注和共情。但在几次世界遗产大会上,一些国家拒绝承认其所拥有的世界遗产处于危险中,认为它们不应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这揭示了各方对“濒危”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我国研究人员在1980年介绍濒危植物保护问题时,将濒危植物划分为四类:(在其分布区内)已灭绝的种类;濒危的种类;脆弱的种类;罕见的种类 [1]。从这个论述可以看出,即便在保护生物学领域,研究人员也会不自觉地对“濒危”采取不同的理解:有时用于形容所有应保护的物种,有时仅指物种处在临近灭绝的危险中。从1982年12月4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国家“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在1980年代中后期,我国保护工作者将立法保护的动植物对象称为“珍(贵)、稀(有)、濒危物种”,随后逐渐将其简称为“珍稀濒危物种”,现在一般采用“濒危物种”来指示所有受保护的动植物。在国际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对象是受到或可能受到国际贸易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即“濒危”),或与其相关的野生动植物。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