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②|《追鱼》:东海野生大黄鱼灭门记(1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1974年3月11日,在1811/4区,“宁渔606”瞄准捕捞大黄鱼10000箱,网爆仅捞上1000箱;
1974年3月15日,在1731/7区,“宁渔413”瞄准捕捞大黄鱼5500箱;
1974年3月18日,在173/9区,“宁渔605”瞄准捕捞大黄鱼4000箱,“宁渔606”瞄准捕捞40000箱;
1974年3月28日,在166/8区,“宁渔414”估计网到近60000箱网头,鱼被机帆船疯抢,自己只拿上15000箱;
1974年4月22日,在180/1海区,“宁渔413”瞄准网到近4000箱网头,网爆仅捞上700箱。
……
那一年,宁波海洋渔业公司达到捕捞大黄鱼的巅峰时期。王松栽记得,那时大黄鱼的价钱是2毛9分钱一斤。
繁荣背后,匮乏渐生。
现代化的渔船,高效率的渔具、渔法,加上过小的网目,这场史无前例的丰收背后,实则是是一场几千年来东海大黄鱼遇上的最大浩劫。
1971年,宁波全市2组机帆船灯光围网生产,产鱼148.4吨,试捕成功,1974年首次以灯光围网船捕捞大黄鱼,1977年全市灯围作业发展到8组,同期宁渔公司开始更新250马力渔轮,新增400马力渔轮6艘,1972年又增13艘,灯光围网渔轮达5组15艘。
至1978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渔轮5633艘,其中国有企业渔轮55艘,数量为集体渔业机帆船的5.9%,但马力数却是集体渔业机帆船的42%。
据《中国水产统计年鉴》显示:截止1983年,全国沿海省市自治区国营海洋捕捞企业共有船只1181艘,占全国总量的1.27%,但马力数却为全国总量的15.18%。
“那时候,国营海洋捕捞企业的作业方式主要是拖网和围网。对于不同的鱼,我们会采用不同的捕捞方式。”拖网是以底层鱼类为目标的,能将所有海洋生物一网打尽。我国近海海底每年都要被底拖网来来回回扫荡许多遍,早就成了空荡荡的海底荒漠了。而灯光围网船则是利用鱼类的趋光特性,捕捞中上层鱼类,适合在密集的渔场进行作业,也是围网捕捞大黄鱼最重要的作业方式。“我们的捕捞能力太强了。渔船太多,功率太大,网具的规模越来越大,什么鱼都能捕光,更何况是生活习性早被我们摸得一清二楚的大黄鱼呢?”
在《宁波水产志》的记载中,1974年春,宁波全市有150余对机帆渔船与全省近2000对机帆船到东经125度以东的“沙外”、“江外”、“舟外”渔场(时称中央渔场),用对网捕捞越冬大黄鱼,产鱼8644吨,最大网头百余吨;宁波海洋渔业公司渔轮一网围进约1500吨。该年全市大黄鱼产量高达2.24万吨,比上年提高52%;全省大黄鱼产量为16.81吨,比上年提高61%。但从此,大黄鱼产量逐年锐减,资源一蹶不振。大目洋、岱衢洋等传统大黄鱼渔场,资源趋向衰竭,难以形成渔汛。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