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②|《追鱼》:东海野生大黄鱼灭门记(8)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前几年,他看到过一张摄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照片,一条写着“宁渔”字样的渔船正在捕获大黄鱼,渔网过处,密密麻麻的大黄鱼被聚集在船的周围,拖在渔船的侧旁,虽然照片是黑白的,但他也可以想象的出,那颜色该是金灿灿的一片。可每每想起当年,再看看眼前大黄鱼渔汛已经消失了近40年的海洋,那种痛心,大概也只有当年经历过大黄鱼黄金时代的老渔民最是能感同身受了吧。
在经历60年代围捕产卵场,70年代围捕越冬场,80年代滥捕大黄鱼幼鱼三个阶段后,上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大黄鱼鱼讯就这样悄悄的从东海消失了。这场如同非洲草原角马群的浩大迁徙,就这样突然戛然而止。
故事的最后,人们多数是这样结尾的。 “最致命的一击发生于1974年初春,浙江省组织了近2000对机帆船前往大黄鱼的主要越冬场外海中央渔场围捕。这一年鱼发面积大,鱼群密度厚,舟山渔场的大黄鱼产量由10万吨猛增到16.81万吨,创造了我国渔业史上大黄鱼产量的最高纪录。自此以后,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一蹶不振,销声匿迹。”
可这简短的一段话,又哪里能概括得了,为东海野生大黄鱼画上句点的1974呢?
可惜,无论是在地方史料还是媒体报道中,对那一年的记载实在寥寥。可那些经历过的人,终归还是记得的,在笔者后续的走访中,越来越多不为人知的渔人记忆,也渐渐浮出海面……
(三)
在1974年弥漫黄鱼叫声的东海上,海上最多的就是老百姓的机帆船。船上的船老大多是祖祖辈辈捕鱼为生,绝大多数都没有陈员祥或是王松栽这样的专业背景,文化程度不高,也鲜少有人会对当年大黄鱼的丰收景象进行记录。所幸,在宁波,还有个“浙江渔业第一村”——石浦东门岛,能挖出些当年的故事来。
走访时,彼时的船老大不少已经故去,余下的多也年近暮年。他们说,那一年东门岛渔人的足迹,已经踏遍大目洋、猫头洋、渔山岛、大陈渔场,由于鱼类减少,他们只能去遥远的外海继续讨生活。除了跟随国营企业的围网船捡些“漏网之鱼”外,多数渔人还是按照最传统的方式,以经验丰富的船老大马首是瞻。
现年63岁的梅岳明,是地地道道的东门岛人,祖上四代都以捕鱼为生。而他自己也做过了整整25年渔民。自小爷爷就常常念叨:“千鱼万鱼都比不上大黄鱼。”可惜,生不逢时,等老梅有机会出海,却完美错过了父辈口中东海野生大黄鱼的“黄金时代”,“等我19岁第一次出海的时候,已经很少能捕到大黄鱼了。”而老梅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捕上成群大黄鱼的年份,就是这特殊的1974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