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痴迷“封神”IP?(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人为何痴迷“封神”IP?


《武王伐纣平话》在古代,文艺作品在往往会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宋朝尊崇“程朱理学”为主要的哲学思想,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而儒学向来推崇“天命论”。这也就不难理解,充满着“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当兴”的天命观的“封神”,为何会最早在宋代后才出现文字记载。
但同样在这一时期,陆续有人提出“非君思想”,让反抗父权、君权的种子开始萌芽。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这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封神”当中的“反叛精神”恰恰迎合了这一思潮。
历史上,商、周是两个部族,没有明确的君臣关系,不过许多“封神”故事的作者把武王伐纣处理为“以臣伐君”、“以下伐上”,是“灭独夫”之举,姜子牙更是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主张,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因此这些都被后来者视为封建社会里的农民起义的理论根据之一。包括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情节,也进一步强调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

中国人为何痴迷“封神”IP?


哪吒剔骨还肉到了明代,万历年间余邵鱼编集《列国志传》,集合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对“封神”故事进一步做了推演、扩大,《封神演义》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诞生的,其中最大的变化便是加入了大量的宗教色彩的描述。
《封神演义》从开头至第三十回,除去哪吒部分章回之外,几乎全根据平话内容加以扩充编写,自第三十一回起,专写“三教佥押封神榜”和“三十六路伐西岐”的神怪故事,共写了五十七个章回。这部分内容强调了君权神授和宿命论调,虽然在现在看来是思想倒退,但是却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吻合了明代中后叶归神思潮泛滥。
进入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使得“反抗”也不再是“封神”唯一主题,“封神”作品的内涵也更加丰富。1990年版本的《封神榜》主要着眼展现王权更迭和诸仙混战的两大主线故事,古希腊美术风格令人印象深刻,是中国影视史上“封神”作品风格的一次重要美学转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