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焊死的门,他们会再打开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作者:王不易
来源:物质生活参考(ID:wzshck)
01.
《上海堡垒》上映后,热评第一是:《流浪地球》打开的中国科幻大门,《上海堡垒》给关上了。调侃中带着恨铁不成钢的心酸。《上海堡垒》已经被360°无死角批成筛子了,从主演到剧本到导演,无一幸免,我就不凑热闹了。
只就着这个热点聊一聊中国科幻。
原本是想写一写童年科幻这个角度,毕竟大家的国产科幻片启蒙都是《霹雳贝贝》,但查着关于中国科幻的资料,忽然油然而生一种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在关注国漫时也曾出现过。
中国科幻与中国动画,是近两年最热的两大名词,之所以热起来,前者是因大刘《三体》获奖与《流浪地球》的火爆,后者则因《大圣归来》与《哪吒:魔童降世》的双重加持。说来这两个领域,在影视化的路途上有些相似,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小众化与低龄化。现象级作品的出现,有利于破圈吸引注意力与资本,但也有沸水一滚、终归于静的危险。
2000年,20岁的四川娃儿杨宇向一个叫《科幻世界》的杂志的画刊投了稿,结果没过;同一年,一篇2万字短篇小说在《科幻世界》发表,篇名叫《流浪地球》。那个杂志社成立于1979年,后来成为国内科幻小说大本营,培养了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郝景芳等一众科幻大牛,而那个叫杨宇的少年,后来拍了《哪吒:魔童降世》,诨名饺子。
《科幻世界》起步于成都武侯区人民南路,饺子的“饺克力”动画工作室起步于成都青羊区东坡路,二者相距半个小时车程。
——这两个领域,竟有一种命运相连的宿命感。
而它们背后,都同样有着一群人。这群人,属于小部分人,无论行业处于冰河期还是爆发期,他们始终在孤独地行走,心中抱着炽烈的热爱与最微弱的期望。
光照不到的地方很多,那就得燃烧自己。
02.
追溯中国科幻的发展史,最早可溯至清末,那时译介科幻小说很多,鲁迅就曾翻译过凡尔纳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此后几十年,本土科幻渐渐苏醒,出现了荒江钓叟的、徐念慈、郑文光等一批科幻作家,老舍也写过一篇恶托邦科幻——《猫城记》。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幻作品主要承担着科普教化的任务,情节简单,人物单薄,作品中甚至没有出现过反面人物,科幻二字渐渐与儿童文学划上等号。
1978年,叶永烈出版了《小灵通漫游未来》,两周内售罄160万册,加印卖到300万册,是那个年代科幻作品的小巅峰,最终获的奖却是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哪怕是几十年后的《三体》,科幻创作环境已经大变,拿的唯一国家级奖项还是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