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颜之外,“当代化”的哪吒能否拥有全新的生命形态(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要到明代,《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两部神魔小说先后问世,哪吒的形象在其中得到细致刻画,趋于清晰和统一。在明朝,书籍是昂贵的消费,仅限于经济自由的知识阶层。所以并不是《西游记》《封神演义》塑造了民间对哪吒的认知,正相反,小说作者的写法是民间众多版本的汇合精简。明代以后,在各种地方戏里,哪吒这个角色由娃娃生应工,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熟知的“童子”形象——穿着肚兜,梳俩发髻,嫩生生的孩子。吴承恩的《西游记》里哪吒出场,“总角才遮囟,披毛未苫肩”,孙悟空当即调戏他:“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干。”

美颜之外,“当代化”的哪吒能否拥有全新的生命形态


可以说,这个粉雕玉琢的“陈塘关三太子”,是明朝群众文艺的结晶。
如果只是再现陈旧的世界,那么“经典”不值得重述
哪吒作为一个艺术原型,他在唐以后历朝历代历经的形象变迁,充分证明经典的魅力不在于恒久不变,而是不断穿透时间的屏障,阐发“当下”“当代”的演绎。

美颜之外,“当代化”的哪吒能否拥有全新的生命形态


其实在小说《封神演义》里,哪吒的形象仍然是个“不良少年”。他自刎后被复活,再被投入姜子牙的阵营,大抵也只是被当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在晚明到清朝的连台本戏《封神榜》中,哪吒这个炫技角色——演员要身披红绫、把直径夸张到一尺五的道具“乾坤圈”斜穿腰上,还要不间断表演“火尖枪”对刺等高难度技巧……在舞台可看性的基础上,他被塑造成一个俊朗可爱、匡扶正义的神勇小英雄。
在各种地方戏的舞台上,哪吒接受了彻底的世俗化,他从一个遥远的、凶恶的神,先变成受委屈的孩子,又因投身正义的事业,再度“封神”。民间艺人们在戏曲舞台上创造了一个世界,哪吒封神寄托着民众朴素的渴望:神从人间来,神理解、甚至遭遇过人间的苦难,神为受难的人们谋福祉。

美颜之外,“当代化”的哪吒能否拥有全新的生命形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