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于礼者:传统婚礼仪式专家的知识传递与当代实践(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传统礼仪实践中的仪式专家群体已见诸不少中国社会文化研究论著。已有研究中既有历史考察,也有当代田野调查,在空间上,则对闽西、珠江三角洲、徽州、晋东南、台湾等诸多区域社会的礼仪实践的仪式专家群体有着较充分的探讨。关于传统礼仪实践中的仪式专家,学界形成了以下认识。
第一,在中国传统礼仪实践中,承担赞相礼仪职能的礼生是重要的仪式专家。在中国古代的王朝礼仪中,礼生扮演着受人忽视但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从属于太常寺系统,主要职能是准备祭品、赞相礼仪、唱读祭文。在引导王朝礼仪,特别是祭祀礼仪中,“礼生通常是其中最为重要乃至唯一的礼仪专家群体”。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礼生群体的身份、地位有别,也有职业与非职业之分,其中既包括了以赞相礼仪为专职的礼生,也包括了在具体的礼仪实践展演中承担了引导、赞相礼仪之职能的其他人士。无论如何,礼生的基本职能是赞相礼仪。
第二,在宋代以来“礼下庶人”的历史进程中,礼生则渐渐成为民间社会礼仪实践的重要仪式专家群体。相较于王朝礼仪中的礼生,民间礼生有着更为复杂的知识构成和实践样态。民间礼生通常由识文墨、通礼仪者充任,其基本技能包括写、唱、念、做、术等,有一整套庞杂的知识体系。民间礼生谙熟礼仪,能够熟练准确唱赞引导礼仪,会书法,粗通诗词、联语,懂相术、合婚,会阴阳风水,热心于公共事务。民间礼书是礼生的参考文本,也是礼仪知识传递的媒介,涵盖了礼仪实践所需的各类知识。在乡村社会中,既有将礼生作为职业的人,也有将礼生作为角色的人。不同地区对礼生的命名也有所不同。礼生群体的传承并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向所有谙熟礼仪者开放。总之,在乡村礼仪实践中,民间礼生长期赞相礼仪,谙熟礼仪展演的方方面面。他们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是编剧,参与礼仪的创制、传播、操练与表演。
礼生的职能不限于赞相礼仪,还包括策划整个仪式活动,代村民张罗日常生活中的礼节应酬。
第三,礼生是沟通士大夫文化与地方文化、王朝礼制与乡村习俗之间的文化“中介”,是“礼仪下乡”“文化合成”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宋代以来,在儒家礼仪不断向民间推行、渗透的过程之中,民间礼生起到了沟通礼俗的关键作用,影响深远。宋代以来的民间礼仪实践是不同仪式传统“杂交”、相互影响的过程,其不仅是单向度的自上而下,更具有自下而上的主动选择性。
民间礼仪体系与王朝礼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礼生主要认同于王朝礼制;另一方面,民间礼仪体系与王朝礼制有着礼仪结构的同构性。民间礼仪文本和实践往往直接援引、搬用官方文献,但是礼生对王朝礼制和儒家的认识流于粗浅,对不同礼仪传统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民间礼仪实践及其知识体系内容丰富、复杂,并不是对官方礼仪和相关文献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多元礼仪传统的混合体,或者说是对不同礼仪传统的挪用。在儒家礼仪系统之外,带有巫术之风、术数传统,以及佛道色彩的另一些礼仪专家同样在民间社会的礼仪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在宋明以来礼俗的不断交汇下,这些深植于民俗生活之中的礼仪专家,与渊源自儒家礼仪传统的礼生,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与互动,共同塑造和构成了民众生活中的礼仪实践。在民间礼仪实践中,礼生、道士、风水先生等民间社会的习于礼者常常出现在同一场合,或者集诸多仪式专家角色于一人之身。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