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毋庸置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直在深深影响着中国人,并且这种思想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影响深远。高校思政课兼具政治、理论、文学的共同属性,在这三者中虽然其政治性是其第一属性,但如果抛开了文化属性它就会缺少生动形象性而显得枯燥乏味。对于高校思政教师来说,讲好思政课的前提就是对文化的高度自信,也就是说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高度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由此可见,高校只有从思政课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精髓,才能真正讲好思政课,也才能使思政课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高校思政教育发挥着传播中国特色文化并以此指导学生实践生活的积极作用。因此,在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领会,并将之作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举措加以落实,以此使现代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新趋势,并将蕴含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这样一方面能够使高校的思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使二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思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在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中,课堂上理论方面的教学一直是一种很常见也很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将思政课程的系统理论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相融合,不仅能够促进思政课程基础理论的提升,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高校在思政课堂上还应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进而使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思想价值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来。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考量,从而使自身的文化素养得到优化。比如高校可以开设一些有关绘画、武术、京剧等方面与传统文化方面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需要指出的是,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将思政理论与传统文化进行系统融合,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在思政课程的具体实践中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无形的渗透作用。在创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创造和创新,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促进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正基于此,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从而使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学生能够领悟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思想,进而提升自身的品质与素养。为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高校可以通过社团活动等方式开展一些思政教育活动,比如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开展一些与思政内容相关的活动,通过国学文化讲座、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对校园文化的渲染。与此同时,高校可以通过展板、长廊等集中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在创设校园环境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比如通过托物言志的方式诠释儒家思想、道家文化等,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以此推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