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派《红楼梦》何以成了儿戏(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其实,作为一种改编,不是说不能对主人公作重新选择,比如京剧《尤三姐》,就抓住尤三姐这一人物来塑造舞台形象,也成了一部经典之作。关键是,需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对线索作大刀阔斧的删削,如同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建议的“减头绪”方法,来鲜明地突出主线。“桃花诗社”的演出本却不然,它一方面设定了香菱为主线,另一方面又没有舍弃贾府中宝玉、黛玉的恋情,袭人与晴雯争斗乃至贾府衰败等诸多线索。而事实上,又没有那么多篇幅来容纳这些内容。结果,只能以碎片化的方式跳跃式呈现,使得连香菱这条主线涉及的内容,也没交代清楚。
比如,香菱能进大观园学诗,薛蟠外出经商是关键。剧作交代了薛蟠受伤,却没有交代他何以受伤,更没有说他被打后羞于见人才出远门经商,只是让宝钗突然提出要把香菱带入大观园同住。试想,如果薛蟠在家,宝钗怎么可能把作为薛蟠侍妾的香菱,邀到大观园长住呢?类似不明不白的碎片化内容,在第二季的“桃花诗社”里太多了。编剧在内容处理上,不但是跳跃的,也是主次不分的。比如在刻画晴雯这一人物形象时,过分渲染了她和小丫头坠儿的矛盾,不但没有摆正内容的主次关系,反显得晴雯做人过于狭隘了。
其次,从实际演出看,小演员大多不能把握对话的意义,不时出现与说话人本意相反的神情效果。在第一季中,这种情况已初露端倪,有些小演员对起话来,不是像背书,就是过于拿腔拿调。而这种状况,到了第二季中愈演愈烈,几乎出现了悖论式效果。
比如,香菱拜黛玉为师,请教作诗的技巧,黛玉很不屑地回答:“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这段对话,口气说得越不屑,越轻描淡写,越现出熟练掌握了技巧的黛玉,把技巧看得很轻的姿态。当然,这也是她惯有的那种孤高自许态度的反映。可惜,在“桃花诗社”里,黛玉对着香菱,居然一字一句缓缓说出,说得极为慎重其事,与小说本该有的那种“也值得去学”“不过是”等口吻完全是颠倒的。
再如,晴雯不小心跌坏扇子引来宝玉指责,晴雯反唇相讥,更激怒了宝玉,宝玉以她不想在怡红院待下去的理由来驱赶,结果使得众丫头都来下跪求饶,宝玉无奈中热泪纵横。其实,宝玉说要赶走晴雯,明明是气话,剧作中的小演员,却以一副语重心长的口气来表达,让人甚觉滑稽。而在这样严肃的场合,演晴雯的居然掩口一笑,使得本来被这一幕稍有打动的观众,看得直发愣。类似的对白口吻错乱,还有很多。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