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火也玩得漂亮:蔡国强的远行与归来(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蔡国强在忆及这件事情时解释道,父亲赚来的钱全部用来买了书,将书视为留给儿子的财富,但这些财富在“文革”期间被迫烧掉了,当时蔡父每天要烧书四小时,为了尽快把书烧完,年幼的蔡国强也会来帮忙。燃烧的书籍、疲惫灰心的艺术家父亲和沉重的家庭责任构成了蔡国强最初的自我冲突,艺术与现实间的矛盾内化成他的人格构成,渗透进了他后续的创作中。
▲蔡国强(左上)全家福
在蔡国强的印象里,泉州是一个「迷信」的地方。那里宗教混杂,工艺发达,自由多元,有着当时社会斗争风浪吹不到的死角,艺术就在这样的氛围下蓬勃发展着。
泉州的两座石塔是蔡国强对「迷信」的最初认知。据说在宋朝年间,泉州因为发展得很差,就去找风水师来勘验地势,风水师说,旁边山上比它更高的城市规划得像渔网,而泉州地形如鱼,被困在「渔网」之中,须得造塔破了「网」才能挽救颓势。蔡国强在这个相信风水和玄学的城市长大,作品也就总带有追寻「不可知力量」的意味。
家乡对烟火的重视,成为蔡国强艺术载体的灵感之源。泉州人的每一个重大场合都离不开烟花爆竹,婚丧嫁娶,节日乔迁,烟火就像城镇的哨兵,宣告着事件的发生。火药在这里有着非同一般的神圣地位,蔡国强在烟火的爆炸声中成为自己、解放自己,他表示,家乡是他艺术形式的起源,也是他的最终归宿。
长大后,蔡国强外出求学,上海是他这艘小船漂泊他乡的第一个港口。1978年,他首次离开泉州,乘着煤车来上海看「法国十九世纪农村风景画」展览,这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外国人的原作,也是他第一次知道莫奈、毕沙罗等艺术家。「原来每个人都是很不一样的,你没必要画得很像。」蔡国强回忆道。
80年代初,蔡国强来到上海学习舞台设计。虽然没能进入美院,但是上海戏剧学院一样开阔了他的思维和想象。在当时「伤痕美术」的冲击下,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各显神通,各种西方艺术流派也与中国的艺术思潮交汇碰撞。蔡国强在这样的氛围和上海求新求变的城市精神中进一步学习,明白了「原来艺术是不受限制的,艺术是可以放开的」,他也自此开始寻求对传统创作的突破和反抗。
「蔡国强本人的艺术创作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窗口,让我们去理解和审视当代艺术中的跨文化性质。」高燕指出,蔡国强成长于传统中,学习于体制内,却试图反抗传统和体制的限制。但这种反抗始终囿于东西二分、东西对立这一集体意识形态的框架中,当时的文化取向十分单一,非此即彼,这让他的反抗既无法真正摆脱传统,也难以深入实现自我表达。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