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70年|博物馆里的话剧史:共惜艳阳年(6)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这一天,在华北人民文工团的基础上,包含戏剧、音乐、舞蹈、北方昆曲在内的综合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下称“老人艺”)成立了。作为新中国第一座艺术剧院,它寄托了太多人的理想和厚望。在建院仪式上,朱德、彭真、周扬、邓拓在讲话中都曾提到:希望它建立城市文艺,成为北京文艺运动的核心和发展人民艺术的主力。李伯钊被任命为院长,金紫光、欧阳山尊任副院长。建院初期,剧院约有三百名员工,半年后即增加到四百二十九人。
在新中国高歌猛进的序曲中,如此重任自然让李伯钊深感压力,但以她宽广的阅历和一向的才干,此担非她莫属。回望少时,或许从十五岁她在学校受萧楚女、张闻天两位老师影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就注定了这一生的道路——
组织将她送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因为爱好文学,她和几名同学组成文学研究组,饱读苏联名著,欣赏戏剧、芭蕾舞,自己也参与戏剧演出。莫斯科浓厚的艺术氛围为她打下扎实的文艺基础。
回国后,她被派往苏区,做宣传和文娱活动的组织工作。因为对文艺天然的热爱和在苏联的学习经历,每一个岗位她都做得有声有色。她曾任《红色中华》报编辑、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直至参与创办苏区第一个剧团——八一剧团。她将苏联的舞蹈艺术引入苏区,一度被誉为“赤色舞星”。她还编、导、演了多部剧目,成为苏区红色戏剧运动的开拓者之一。
1934年秋,李伯钊随红一方面军中央工作团出发北上,途中历尽艰险,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成为长征中唯一三过草地的女战士。十年间,她以自己的胆识和意志成就了一份传奇。
在陕北,李伯钊继续从事文艺工作,先后参与了中国文协会和鲁迅艺术学院的创建。1946年,延安成立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下称“文工室”)和中央管弦乐团,李伯钊任文工室主任,负责总结解放区文艺的工作经验,同时兼任管弦乐团行政委员会副主任。
1947年,胡宗南欲进攻延安,两个文艺团体奉命离开陕甘宁边区。经过长途跋涉,文工室到达晋冀鲁豫边区,吸收了当地华北军政大学文工团以及从北平撤出的原抗敌演剧二队的部分成员和进步学生,组建晋冀鲁豫人民文工团。不久,到达晋察冀边区的管弦乐团赶来会合,两个团重新会师在一起。
1948年6月,晋冀鲁豫、晋察冀边区撤销,两团奉命前往已经解放的石家庄,在那里组建华北人民文工团,李伯钊重新担任团长。
1946,1948,1950,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战争形势,李伯钊带领这支队伍,以每两年一改组的速度走向新中国。经过不断地吸纳人才,“老人艺”原有的各部都充实了力量:戏剧部下辖话剧队、歌剧队;音乐部下辖管弦乐队、合唱队、钢琴伴奏、军乐队;训练部下辖舞剧队、昆曲队;企业部下辖艺术服务社、戏剧工厂、美术工厂、乐器工厂,并且买下了位于东华门的真光电影院,更名为北京剧场,甚至还开设了幼儿园和小卖部。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