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在中国的百年传播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专家论坛】
作者:蒋承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首席专家、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自1847年问世以来被译成几十种语言、几百种版本,发行了数以亿计的书籍和研究论著,并通过各种媒介传播至世界各国,为广大读者观众所喜爱。由原著衍生出来的各种简写本和改写本也数不胜数,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广播剧和舞台剧等更是形成了绚丽夺目的传播景观。当前,借助网络媒介,《简·爱》的传播和影响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个角落。百余年来,《简·爱》在中国的传播也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20世纪初,《简·爱》传播到中国,这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张介绍西方文化有关。最先让中国读者了解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的是期刊文章和外国文学史著作的有关介绍。1917年《妇女杂志》发表署名为林育德的《泰西女小说家论略》,最先介绍了夏洛蒂·勃朗特与《简·爱》。其后,郑次川的《欧美近代小说史》、韩侍珩的译作《西洋文学论文集》和周其勋等人的译著《英国小说发展史》都辟专章对《简·爱》予以介绍。这些著作的评论主要集中于两点:该小说突破了英国文学的俊男靓女传统,塑造了一位相貌平庸而富于才情个性的女性;这是一部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兼而有之的作品。这些介绍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妇女问题尤其是妇女解放问题的关注有关。1931年7月的《妇女杂志》专辟“妇女与文学专号”,不仅刊登了勃朗特姐妹的画像,而且刊发了仲华的《英国妇女中的白朗脱姊妹》一文,称赞勃朗特姐妹为成功的文学天才。
虽然该文章对《简·爱》着墨不多,但客观上引发了读者对这部女性天才作品的探索兴趣。
对《简·爱》的翻译使得中国读者有机会深入了解这部作品。新中国成立之前,有三个《简·爱》译本值得关注,分别是周瘦鹃的《重光记》(1925)、伍建光的《孤女飘零记》(1935)和李霁野的《简爱自传》(1935-1936)。这三个译本由于译者的文化立场、翻译动机和翻译策略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风貌特点。
周瘦鹃的译作《重光记》最早被收入1925年7月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翻译小说集《心弦》。该译本应该是最早的中译本。像早先的翻译家一样,周瘦鹃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对原著采取了节译、编译的方法,读起来更像一个缩写本或改写本。周瘦鹃是20世纪初的鸳鸯蝴蝶派作家,他将《简·爱》改译成了一部具有鸳鸯蝴蝶派风格的言情小说。这是根据译语文化的需要改译源语作品的一个范例,实际上是一种再创作。由于周瘦鹃把《简·爱》译成了一部普通的言情小说,很大程度上也就未能传递出其作为世界文学名著的艺术特质和思想精髓,因此无论在文学界还是在翻译界均未产生多少影响。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