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关于枇杷的二三事(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夏天,关于枇杷的二三事


明 董其昌 《白居易琵琶行》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没错,它就是后来的唐朝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那件音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乐器——琵琶。只不过,在当时,作为乐器的“枇杷”还未曾有名,只能憋屈着与树上结的“枇杷”共享同一个名字。
西晋傅玄在《琵琶序》中记载:“闻之故老云:汉遣乌孙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工知音者……作马上之乐。观其器,盘圆柄直,阴阳序也;四弦,法四时也。以方语目之,故‘枇杷’也,取易传于外国也。杜挚以为秦之末,盖若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二者各有所据,以意断之,乌孙近焉。”
在这里,傅玄论断琵琶的起源是一种名为“枇杷”的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后经改造,变为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也有说法指出,秦末百姓苦长城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于此。

夏天,关于枇杷的二三事


唐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日本宫内厅正仓院藏
魏晋南北朝时,音乐文化繁荣,乐器的种类繁多。古人为了将“枇杷”与琴、瑟等乐器的字形统一,遂更其名为“琵琶”,自此,两者才得以区分。
没有好好做功课的后人,还是容易将枇杷和琵琶混淆。明朝文人沈石田就曾闹出过“谐音梗”。
有一次,沈石田收到朋友的一份贺礼,上面附着一封信:“敬奉琵琶,望祈笑纳。”文人墨客都好音律,沈石田想当然地以为友人赠送的是一把乐器,谁料,打开一看竟是一盒新鲜的枇杷。
沈石田不禁失笑,回信给友人说:“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友人收到回信,才知道自己将“枇杷”和“琵琶”弄了个颠倒,便做了一首诗:“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打趣自己惹出的笑话。
人见人爱的枇杷
唐朝,枇杷作为酸甜爽口的初夏佳果,深得人们的青睐。京城的皇帝听说在余杭塘栖盛产一种金黄的枇杷,便指名要“塘栖枇杷”来品尝。《唐书·地理志》中记载“余杭郡岁贡枇杷”,枇杷,从乡野小果,摇身一变,成了圣殿的“新宠”。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