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记者节,你的新闻理想如何安放?|记者节特辑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又是一年记者节,你的新闻理想如何安放? | 记者节特辑 原创 校园部 特稿部 RUC新周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
李微敖在一线报道时见证了无数生命的逝去与家庭的破碎。在采访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很难摆脱这段经历对他的影响。
“经常做噩梦,晚上躺在床上会发抖。”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
李微敖再次披挂上阵,前赴一线。在武汉待了六十多天,“感觉疫情像没有尽头一样。”他说。

又是一年记者节,你的新闻理想如何安放?|记者节特辑


2020年3月2日,李微敖在武汉的一家方舱医院里
(图源受访者)
1937年11月8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中国记协的前身)在上海宣告成立。在此之前,一代代“无冕之王”曾前赴后继,书写传奇;在此之后,许许多多像李微敖一样的“人民喉舌”的身影,仍活跃在社会的最前沿与最深处。
记者,揭示一个时代的真实与隐蔽,他们触摸世界的角落,严谨而执着地追寻真相,表达大众心声。
今天,在第22个中国记者节之际,那些热爱着、摇摆着、期许着的记者与“准”记者们,仍奔走在社会一线,用行动书写着他们与新闻理想之间的故事。
热爱者:遇见有趣的灵魂,和有故事的世界
“记者的意义,就是你可以挖掘一些你觉得真的、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呈现给大家。”《博客天下》记者张颖这样说道。“真相在这个行业是很模糊的。而真相很重要。”张颖对时间跨度较大的深度报道感兴趣,她选择在《博客天下》重新组队时加入,“重新开始,正好我慢慢学习”。在她看来,记者最重要的素质便是尊重——尊重受访者提供故事的整个过程,不以高姿态看待受访者。
《浙江日报》经济部记者翁杰提道,当年在选择专业时,记者还是一个如日中天的职业,所以自己并没有顾虑太多便加入了这一行列。而《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李微敖之所以能成为一名记者,源于两个关键词——改变与挑战。“想去一个从来没去过的城市,去一个从来没去过的地方,去看看人生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在北京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在回忆自己当年的决定时,他这样说道。
新闻学院2020级本科生叶晴对新京报摄影记者陈杰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新闻就是向一个巨大的黑洞里面张望”。她认为,对于记者来说,首先要有探访的勇气,其次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也非常重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