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记者节,你的新闻理想如何安放?|记者节特辑(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认识更多的人和更广袤的世界”,也是叶晴选择未来成为一名记者的原因。“运用专业的新闻手段和学术积累,使微弱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让更多的人受益,这是一件有价值的事。”她的梦想,是写出能被大家记住的作品。至于自己本人是否能被记住,并不重要。
“记者通过文字或者影像,倾听少数人的经历,去记录,去传播,构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构建人与世界的联系。”社会与人口学院2020级本科生刘欣然这样评价记者的意义。新闻,是她的“白月光”专业。自高中始,她便有做记者的愿望。大学进入社会学专业的她认为学到的社会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都有助于自己在新闻领域的发展。至于未来,刘欣然认为如果能够成为一名记者,亲身的体验会让她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我希望达到一个状态,在和被访者喝茶聊天时,就能自然地问出自己想要的信息。”
此外,这些新闻热爱者们大多提到了大学的学生组织之于他们新闻理想的意义。像北京师范大学的“农民之子”之于李微敖,像“校报记者团”之于叶晴,“青年人大”之于刘欣然。成为校园记者的经历,都为他们的“记者梦”注入了莫大的动力。
摇摆者:理想与现实的抉择
而当这一切的梦想变成一种职业,许许多多的现实问题便接踵而至。
一线记者的职业生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对于本科学习计算机专业、研究生阶段跨考至新闻专业的张颖来说,刚开始当记者时,写好一篇新闻稿件绝非易事。在稿件写作的准备阶段,往往都需要先阅读上万字的采访内容,梳理其中的逻辑线索,再以合适的顺序串联起相关材料。而张颖在入职后不久,首先面对的就是在短期内产出大量稿件的挑战。“那时候就疯狂通宵,后面找到方法能好一点”,张颖说,“但分配给我的选题也不都是我感兴趣的,有的稿子不擅长,写起来很困难,但也没什么办法。”

又是一年记者节,你的新闻理想如何安放?|记者节特辑


张颖犯鼻炎时仍在紧张地看采访提纲
(图源受访者)
与此同时,不断发展的新媒体技术一方面便利了记者的日常工作,另一方面也在冲击着原有的媒体形态。在与自媒体等新兴传播主体的竞争中,传统的纸媒行业日渐衰落。十余年前纸媒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被逐渐淘汰的命运。新闻行业面临着转型的压力,“转行”也成为了摆在记者面前的选择。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