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鲁迅丨伊藤虎丸:鲁迅的“生命”与“鬼”——鲁迅的生命观与终末论(11)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很遗憾在此不能更多地介绍汪晖充满精彩的论文,而只把他视为鲁迅攻击论敌之根据的部分依次整理如下。这种复仇的愿望,“看似私怨,实为公仇”。他不相信任何思想和主义,只是关注论者及其思想“与权势的关系”。他的偏执针对具体的个人,更针对“无限重复和循环”的中国历史等等。由此我们会想起竹内好的鲁迅“缺乏立场这种东西”的话来(实际上他也的确引用了竹内好)。
说到“对中国历史全体的偏执”,我想到了鲁迅说过的另一段话来:“我觉得中国人所蕴蓄的怨愤已经够多了,自然是受强者的蹂躏所致的。但她们却不很向强者反抗,而反在弱者身上发泄”(《杂忆》,1925年6月)。由此可以读到木山英雄所说的面对“由无数死者堆积起来的历史”的那种感觉。在这历史的水底,就蓄积着累累尸体和幽鬼的怨念。鲁迅在这个“最美最强的幽鬼——女吊”身上,在她白脸、长发、红衫上看到的不正是怨念的凝缩象征吗?汪晖是想揭示鲁迅几近病态的那种复仇愿望的秘密,从逻辑上再下去,其到达点似乎也是“女吊”执着的复仇愿望。也就是说,正像竹内好所说鲁迅“缺乏立场这种东西”,这是因为在彷徨于历史底边的“女吊”的复仇愿望面前,包括鲁迅自身在内,一切立场(主义也好,理论也好)都丧失了立足之地。
我曾经指出,在《狂人日记》的结尾存在着将一切权威相对化、“对世界观来讲,处在破坏的位置上”的“终末论式的罪的自觉”,并从中看到了鲁迅现实主义成立的根据。[15]其实,不正应该说,鲁迅的剥夺了一切高论、正论、公论之权威,将虚伪暴露得淋漓尽致的终末论视点,并非来自与西欧式的至高无上的超越者的相遇,而相反是来自与构成亚洲历史社会最底层之“深暗地层”的民众的死,或与他们四处彷徨的孤魂幽鬼的“对坐”吗?
* * *
战后日本思想的核心,在于“反省”构成侵略战争之根本的对强者卑屈对弱者傲慢的集团心理,在于主张造就自立的具有主体性的人并促成传统文化的再生。这与鲁迅在明治末期的日本通过尼采所学到的东西相通。鲁迅在年轻时,从“乡曲小民”的“迷信”中找到了看似与之对极的真正“科学”的可能性,而此时在生命的对极当中,在被拒绝于“人”事的幽鬼身上,在幽鬼死后还要和人相接近的复仇怨念和深红大衫上,他不是又发现了中国人尚缺乏的“内部生命”及其使之再生的根据吗?这种态度,对日中的共同课题——即以“西欧冲击”为契机的亚洲近代之自我发现——来说,可认为是一种启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