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剧场戏剧40周年,亲历者奚美娟回忆幕后点滴(7)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在这样良好的创作氛围下,《留守女士》的演出还给了我表演上另一种探索的可能。因为这个小剧场的演出环境足够小,演员与观众几乎是面对面地相处,这就给演员的表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在每场演出结束后,总会不自觉地意识到,虽然身在演出现场,然而有些场面的表演瞬间,有时让我恍惚以为自己在电影镜头面前。比如最后一场戏,男主角子东已经获得了国外签证,即将出国和家人团圆。这一天他特意来到乃川家与之告别。此时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彼此已经产生了微妙情感,依依不舍,但又被理性克制。记得那场戏中,乃川端来两杯咖啡,招呼子东在小圆桌对面坐下。乃川坐着默默无语,低头用小勺搅拌着咖啡,等待着子东开口。过了一会儿,子东喃喃地说:我要走了……乃川停下了手中的小勺,停顿片刻,压抑住了心中波澜,慢慢抬起头,无限留恋地望着子东。每次我演到这里,我看到吕凉(子东)在与我的眼神触碰的刹那之间,他的眼眶红起来,泪水溢满双眼,这时候我的心就像被狠狠揪了一把,痛楚不堪。
那场表演中,我们俩面对面坐着,观众只能看到演员的侧脸,演员没有任何外在的形体动作。但每一次,演员的第六感觉让我意识到,鸦雀无声中,尽管我们展现给观众的只是一个侧面,但我们全身心投入在角色创造中的情感表达,观众是完全能够领悟与深受感动的。接下来,剧终前,子东别去,剩下乃川一人孤孤单单地望着子东离去的方向,站在舞台中央,在“我想有个家”的音乐声中,舞台周边灯光暗去,一束追光打在乃川静谧的脸上,像极了大银幕上的特写镜头。我把舞台表演中这样的瞬间,称之为“微像表演”。话剧舞台上的“微像表演”是多么有意义的表演探索。这也是三十年前《留守女士》带给我的众多实践的感悟之一。

中国小剧场戏剧40周年,亲历者奚美娟回忆幕后点滴


小剧场话剧《留守女士》剧照
写到这里,我的脑海里还盘旋着一簇小花絮挥之不去。
1993年11月,《留守女士》被邀请进京,代表上海参加了中国首届小剧场戏剧展暨国际研讨会,演出场所安排在当年实验话剧院内的小剧场里。北京的戏剧界同仁以及广大话剧观众,对我们这个戏耳闻已久,待我们进京演出,观众蜂拥而至,每场反应热烈。就在第一场演出,我在后台化妆完毕,等着开演的铃声,却迟迟不见传来信号,正在忐忑不安中,突然听到剧场广播里传来导演俞洛生的声音,他说: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因为今晚观众人数超出了剧场承受力,能不能请一部分观众先出去等待。我们决定今晚9点以后再加演一场,满足大家的愿望。原来那天晩上因为观众涌入太多,演出区域的沙发凳子都坐满了人,无法正常演出了。但尽管这样,剧场里还是没有人愿意出去,大家都想先睹为快。我走到侧幕旁站着,不知如何是好。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