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文化|河西驼道最后的骆驼客(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民勤县古称镇番,其所处的武威地区是内地通向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以及西域的重要区域,其交通地位历来被内地的茶商、盐商、皮毛商人、百货杂商、牲口贩子所看重,民勤自然就成为茶马互市的重要“站头”。在古代,民勤所在之地水草丰美,周边不远处分布着沙漠。这里的生态环境很适合骆驼生存,因此骆驼饲养也很发达。明成祖时期甚至在民勤地界上颁布了鼓励养殖骆驼的政府例令,这使得民勤的骆驼养殖成为了地方的传统生计。明朝以后,随着河西移民的大量进入,农田的过度开垦使土地的沙漠化加剧。位于石羊河下游的民勤处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包围之中,骆驼的交通价值在这里越发得到重视。到清朝时,中等家境的百姓家中大多有骆驼,遇到灾年就靠骆驼运输来维持生计。因此民勤一直流传着“读诗书能走天下,养骆驼可度荒年”的老话。
18世纪中叶清军平定准噶尔部以后,从中原经由河西到达边疆地区的商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经河西走廊过星星峡到新疆,被称为甘凉大道;一条是经河西走廊东端沿石羊河而下走阿拉善高原,往西过额济纳到新疆,往东到绥远、包头、张家口直至北平、天津卫,称北道。民勤——武威一线正好处在两条大道的交汇之处。兴起于民勤的陕西茶商马合盛正是考虑到民勤交通运输的便利和适合养骆驼的优势,才将家眷搬到民勤的。因为马合盛的驼队曾多次参与“平叛”和“救驾”有功,朝廷为昭示其忠义,封“永盛号”马家为“护国员外郎”,并授予其西北五省的茶叶专营权。军政匪盗、平民百姓,无论谁遇见了“永盛号”马家的驼队,都要礼让三分。
民勤的驼把式们正是借助内地与边疆之间的贸易活动将“民勤帮”的名声带到了绿洲、草原和雪山之间,也将蒙古、藏、回、汉等民族的文化气质凝结到自己身上,带到了河西的生活当中。虽然后来人或许濡染于其中而无所察觉。从孙得正的故事中,我们或可重温当年骆驼客身上的文化记忆。

凉州文化|河西驼道最后的骆驼客


三、驼队生活民国初年的河西走廊,民生凋敝,百业萧条。过度的水利修建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戈壁上的大量植物由于失水而枯萎,导致耕地沙化加剧,再加上人口的膨胀带来了资源的严重匮乏,石羊河流域的民众,往往为水权而争执不断。地处下游的民勤,地贫粮少,许多民勤人不得不奔走在沙漠水草之间,以养骆驼拉骆驼为生。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