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5大卖却陷入更大危机?沈阳机床“闯关”故事远未终止(10)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当然,外部的阻力也并不比内部小多少。关锡友虽然是沈阳机床名义上的最高层级领导,但地方国资才是实际控制方,这一管理体制决定了关锡友只能在严格受控的权力空间内闪转腾挪、步步试探。
“如果不是银行抽贷,地方财政宽裕的话,通过别的方式支持或化解一下,沈阳机床也许能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又或者,如果当地没有那么多体制体系观念羁绊,沈阳机床的发展也许会是另外一个结果。”一位长期关注机床行业发展的地方工信部门负责人说。
7
探路者启示:拿来主义立不起中国机床
专家们认为,即使沈阳机床在经营上陷入了败局,但沈阳机床作为一个自主创新的勇敢的探路者,依然值得骄傲。
中国机床行业有个说法:不变,等死;变,找死。形成这样一个认知,正是源于机床产业几十年曲折发展的血泪教训。曾经,我国机床产业也有过辉煌时期,但近30年来,历经两次“集体缺钙”后,整个产业之路逐渐走偏了。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大幅降低关税,进口机床洪水泄闸般涌入国内,在技术上落后的“十八罗汉”经不起市场冲击,纷纷改制或重组。在此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机床企业都热衷于通过引进来“开发”,或者与外国企业“合作”,甚至直接“拿来主义”,在技术阵地大面积失守。
北京联讯动力咨询公司总经理林雪萍撰文认为,在我国机床火爆发展的时候,国际化并购曾经被寄予扭转时局的厚望。2010年前后,我国采用全新的策略走向海外市场,国际品牌并购风起云涌。秦川机床、重庆机床、沈阳机床、北一机床、杭州机床、大连机床等纷纷走上并购之路,然而,这些并购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海外并购中纷纷折戟,反映了机床这个行业的残酷本性,也表明我国机床产业无法通过收购国外品牌来实现行业提升。
多位机床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机床产业走不通技术引进之路,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国外技术具有一定的不可转让性,出于国家利益或商业诉求,国外品牌不可能也不会转让核心技术;
另一方面,相比技术本身,技术背后的策略经验更重要,数控系统是知识、技能、经验和诀窍的积累,只能通过开发数控系统的实践获得。引进的技术只是产品,其中凝聚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引进者来说都是“黑箱”,不可能通过购买和使用产品就能掌握,更何况就算知道了代码也搞不懂其中的逻辑。
对此,关锡友感受深刻,他说:“我去德国、日本等机床厂参观,那时我们也开始搞技术,看人家东西好,就偷偷摸摸地拍照,被人家发现了很多次,人家对我说关总你别照了,你要喜欢我就给你,但是我告诉你,这个图纸承载的不是核心技术,给你你也学不到,我们回来照抄,根本不行,最多也就是形像神不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