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迈可与抗战烽火中的红色电波|不远万里:国际友人与20世纪中国2(17)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此时的英国,有一个援华网络正在逐渐壮大和延伸—英国援华运动委员会。抗日战争时期,英国援华运动委员会以各种形式支援中国抗战,为了宣传中国抗战而奔走呼号。援华会出版了大量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政治宣传小册子,在地铁、学校、集会等场所分发,用以宣传最新的中日战争局势。1945年,援华会将林迈可发表在《泰晤士报》上的一系列记录八路军抗战的文章编辑成《华北前线》(North China Front)出版。
当时的世界形势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并不友好。1945年12月,美国、英国和苏联在莫斯科会议上保证不干涉中国内政,但实际上美国一直在支持蒋介石建立对中国的统治。在美国的压力下,联合国的救济物资也几乎全部运送到国民党统治区。
英国援华会并不是一个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但是其坚持主张让英国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观点,并且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政策和他发起的内战。英国援华会的立场在当时举步维艰,组织中不少成员因为政治因素而选择从援华会辞职,包括当时援华会的主席高兰茨。1946年,援华会邀请林迈可担任援华会的主席,林迈可欣然接受了。
林迈可在延安时,就一直保持着独立的身份。尽管多次被误以为是共产主义者或共产主义者的家属,他给予中共领导的军队真诚和援助,也会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共存在的不足,甚至进行批评。他认为这种保持清醒的“独立”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林迈可和援华会独立的立场,在冷战的格局下显得十分尴尬。恶劣的外交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需要的是毫无保留的实际支持,而不是保持独立立场下的跨国友谊。林迈可却十分排斥这种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交往,他希望推进英国与中国友好交往,而并不是仅仅加强共产主义力量的团结。1949年,英中友好协会成立。这是一个与英国共产党有着直接组织联系的团体,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英国援华会所期待的职能。林迈可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在这种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组织中继续任职,因此最终辞去援华会主席和英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职务,离开英国,来到澳大利亚执教,援华会也自此解散。
辞去相关职务后,在大洋彼岸的林迈可依然关注着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专心于现代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相关研究,之后也多次应邀访华,是中国人民永远铭记于心的国际友人。
2015年3月,北京大学图书馆一楼展厅展出了“再见!延安!英国学者林迈可(Michael Lindsay,1909—1994)亲历的中国抗战”图片展。展览中绝大部分的图片由林迈可本人拍摄,他用大量的照片记录下了在中共抗日根据地工作、战斗和生活的经历,真实记录了抗战的历史,也展现出根据地淳朴的风土人情。在当时物资匮乏的环境下,拍照已经是非常不易,经历战争动乱还能将这些照片留存下来更显珍贵。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