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区:“东方鲁尔”的涅槃之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出发地④(4)
2023-05-25 来源:飞速影视
上世纪90年代末的铁西区艳粉街(图片来源:纪录片《铁西区》)
“2000年,我正式下岗,30年的工龄,一年给我五百多块钱,一共两万块钱就算买断了,彻底和厂子脱离关系了。我有点文艺细胞,吹小号,组织个小乐队,能接点儿婚丧嫁娶的活,日子还能过得去。当时下岗的人海了去了,卖菜的做小买卖的,反正都得研究点事儿。”李克勤说。
“我做过 ‘大’ 生意。” 坐在李克勤旁边一直喝着闷酒的大刘冷不丁地来了这么一句。和李克勤不同,刘个子高大,一米八左右的身材,头发浓密,眼睛朝外鼓。
“90年代厂子不行那段,我在北二路卖过服装。自行车往那里一立,衣服往车把上这么一挂,我站得离车有个十二、三米远吧,看到熟人我都把脸给转过去,嫌丢人啊。那时候就知道闷头干活儿,哪有钱的概念。”大刘一口把杯里的酒干了。“衣服好像一件儿都没卖出去,都给我闺女穿了。”
在最糟糕的时候,铁西区30万产业工人中一半下岗,曾经辉煌的北二路成为“下岗一条街”和“亏损一条街”。悲观、无助、失望、焦虑的情绪蔓延在城市的上空,当年的“排头兵”渐渐地变成了一个不堪重负的“老兵”。下岗工人们形象地把当时的生活比喻成“干活没手套,洗手没肥皂,开支没有号,劳保没依靠”。
1999年的秋天,王兵从北京回到沈阳,用租来的一部mini DV摄像机开始拍摄纪录片《铁西区》。在纪录片里,工人们在破败的工厂休息室里斗嘴打架,在逼仄的棚屋里打牌,脸上挂着无奈和茫然。这部纪录片后来获得2003年法国马赛纪录片电影节和日本山形纪录片电影节的大奖,之后通过沈阳三好街的盗版市场传遍了整个城市。
“1992年至95年,我在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读书的时候经常来铁西这些工厂拍照片,所以对铁西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工厂都比较熟悉。”王兵对界面新闻记者讲起当年拍摄的缘由,“我很想拍摄这种变化的过程。”
王兵感慨地说,大部分工人从青年时期就进入到这些工厂工作,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很难迅速走到社会中去自我谋生。面对社会的巨大变革,很多人还对企业存有幻想,但最终还是失业了。
“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打气儿》里的这句台词被看作是对当时社会不满情绪的回应。但在王兵看来,大量的产业工人承受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和人生转折,有些甚至家庭遭到了破坏,但社会并没有对他们的生活给予足够的帮助。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